袁清抬眸搜尋:“那我再幫你猜一個。”
袁珊盯著大丫手中的走馬燈,嘴唇蠕動幾下,那句到嘴邊的“我就要這盞”終是沒有說出口。
“哎呀,袁清哥哥你先幫我猜嘛,讓她先找到一模一樣的燈籠再說。”
宋元可不知道什么是客氣,他急得不行,一邊說著一邊使出吃奶的勁兒,把袁清往錦鯉燈籠那邊拉。
袁清順著他的力道往前走,回頭對袁珊道:“小珊,你先找到燈籠,我給他猜了就來。”
其他人也被大丫手中的燈吸引,頓時紛紛央求袁清幫忙猜燈謎。
給宋元猜完后,袁清搜尋幾圈,未尋到與大丫手中相似的燈,見其他人催,便對袁珊道:“你找找喜歡哪盞,我一會兒幫你猜。”
話未說完,他就被來娣拉到一盞形狀奇怪的燈籠前,“袁清,我要這盞!”
大丫的目光也被那盞奇形怪狀的燈吸引,只見其上方是一個類似帽子的罩,又未全部籠罩,帽子四個角,還有長長的布條垂落;
中間是方形的燈籠主體,四個面上繪有山川、松柏等風景墨畫;最下面是深藍色的布簾。
“這是什么燈啊?”大丫好奇不已。
之前那個店小二跟了過來,笑著回答:“這叫方形氣死風燈。”
大丫更加好奇:“方形我能理解,但氣死風,也太奇怪了吧?”
其他人也點頭附和,這個名字真的非常奇怪,他們從未聽說過這種燈。
“因為這種燈防風,不容易被風吹滅,風很生氣,所以才趣稱‘氣死風’。”
眾女孩咯咯笑起來,“這名字真有趣。”
被她們感染,店小二也笑起來,又指著大丫手中的燈道:“你這盞燈如果采用防風的布匹做燈面,也可以叫氣死風燈。
不過這盞最突出的是燈面上武將騎馬的圖畫,轉動時看著像你追我趕,所以更常稱之為走馬燈。
嗯,它是六個角,也可以歸為六角燈。”
“一盞燈還能有多個名字呀!”來娣感慨一句,飛快從燈下抽出紙條遞給袁清,“快幫我猜。”
“不保證一定能猜出來哈。”袁清一邊說著,一邊接過紙條打開,只瞄了一眼,他就笑了。
“猜得出來嗎?”來娣有些擔憂,這燈如此別致,燈謎應該很難,而袁清才念了兩年蒙學。
袁清點點頭:“這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句,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謎底是畫。”
最后一句,他是對店小二說的。
來娣非常驚訝,“這么獨特的燈,燈謎怎么是書上現成的詩?”
店小二就道:“它只是獨特,又不難造,用料也普通。”
來娣失落一秒,又興奮起來,“我還是覺得它最獨特!”
袁清笑笑:“各燈入各眼,沒有高下之分,自己喜歡就好。”
其他人趕緊開口,都希望袁清先幫自己猜。
見袁清忙不過來,徐玉芝清了清嗓子,湊到趙小翠身邊,“咳咳,你想要什么燈,我可以幫你猜。”
說話時,她微微抬起腦袋,非常傲嬌的樣子。
趙小翠就哼了聲,別過頭:“我才不用你幫我猜呢,我找袁家小子!”
說著,見袁清已經幫小香猜了盞清新淡雅的四角燈,她立刻擠上前,把自己看上的燈籠謎語遞過去。
袁清瞄了眼,輕聲念道:“說它是頭牛,不會拉犁頭,說它力氣小,背著屋子走。打一……”
不等他念完,大丫興奮喊道:“這個我知道,是蝸牛!”
袁清笑著點頭,“對,就是蝸牛。”
趙小翠就對徐玉芝揚了揚眉,“用得著你,大丫不識字也會猜!”
徐玉芝氣得不行,直罵:“不識好人心。”
沉迷在興奮之中的大丫,沒有發現她倆之間的別扭,此時的她歡欣雀躍,原來這就是猜燈謎,也不是很難嘛。
她望著四周一盞盞燈籠,非常想再試試,可惜她不識字,看不懂紙條上寫的什么,只能作罷。
大丫沒發現,一直關注著徐玉芝的二妮卻發現了,她湊過去,給了徐玉芝臺階:“幫我猜一個。”
徐玉芝面色緩和,點頭隨二妮去猜燈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