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魚、桃花林,山有小口,有小嘴巴的山?還有光?
怎么辦,完全聽不懂。
聽得一頭霧水的她,小心翼翼折了幾根粗大的葉子,舉在面前擋住臉,悄悄直起身子,探頭探腦往里看。
只見講堂內,頭發花白的夫子穿著圓領長衫,上面一絲皺紋也沒有。
他板著臉,在講堂內慢悠悠踱步,聽著學生們背書。
那嚴肅的神情,大丫在外面也看得心生敬畏,大氣也不敢喘一下,更別提講堂內,正襟危坐的學生們。
一個個背著手,搖頭晃腦背書的學子里,大丫一眼就看到中央坐在第三排的袁清,他脊背挺得筆直,背得十分認真,似乎每一個字都在用心咀嚼,而不像其他人,有著張口就來的流暢感。
大丫有些許疑惑,不是說袁清是社學里書讀得最好的么,怎么感覺背得還不如其他人流暢呢?
不多時,講堂內的學生們背完整篇文章,齊刷刷望向年邁的夫子。
老夫子微微頷首,流露出些許滿意,他背著手,慢慢踱至上首坐下,悠悠道:“雖說當今八股取士,只考四書五經,然其他文章也不可不讀。
文章之道,在乎理、辭、氣三道,欲理之明必溯源六經,而切究乎宋、元諸儒之說;
欲辭之當必貼合題義,而取于三代、兩漢之書;
欲氣之昌必以義理灑濯其心,而沉潛反覆于周、秦、盛漢、唐、宋大家之古文……”
講堂外的大丫聽得腦子越發混亂了,只覺老夫子的話艱澀異常,她只勉強聽懂八股取士、四書五經,以及文章三個詞,其他就完全聽不懂了。
見講堂內的學子一副受教了的模樣,大丫大為敬佩,不愧是讀書人,這么晦澀的話也能聽懂。
她縮回身子,蹲在草叢里,苦惱不已,這可怎么辦,偷聽這條路子也行不通呀!
難道是因為老夫子現在教的,不是剛入學的蒙童課程,自己才聽不懂?
嗯,宋元5月過了生辰就滿6歲了,也到了蒙學的年紀,要不想法子讓家里送他來念書?
一來,可以不用去哪都帶著他,丟開這個拖油瓶,二來,自己還能來偷聽蒙學課程。
實在不行,就只能等他學會了,自己再向他學。
問題是,宋元念書在行么?會不會像宋天一樣,只知道爬桐子樹,自己的名字都寫得歪歪扭扭?
“你蹲這兒做什么?”
一個聲音突兀的在頭頂響起,大丫嚇得一屁股坐在地上,“我沒偷……誒,袁清,是你啊。”
大丫撫著心口,大口大口喘氣,同時緊張地環顧四周。
“放心吧,已經散學,大家都走了,沒有人看見你。”
“哈哈,是嗎?”偷聽被逮個正著,大丫又是心虛又是尷尬。
她眨了眨眼睛,飛快轉移話題:“你們剛才在背什么,聽著還挺好聽的。”
袁清就眼眸一亮,“是吧,我初學也這樣覺得,這是東晉陶潛的名作《桃花源記》,大家之作,讀來朗朗上口,即便是不識字之人,聽著也會有種音韻錯落之美,我的目標,也是寫出這樣的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