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她過來的方向,羅雁行與小香就明白過來,她早回來了,只是去找袁清學認字。
二人大大松了口氣,羅雁行忍不住抱怨:“你下回看著點時間,天都黑了。”
她知道認字是宋英的大事,要緊著袁清散學的時間,不怪宋英回來先去找袁清學認字。
但得留意時間啊,現在實在太晚了。
宋英點頭如搗蒜,取出油紙包:“我請你們吃包子賠罪。”
三人這交情,雁行與小香自然不會跟她客氣,宋元則是早早就盼著她帶包子回來。
吃著包子,他終于問道:“姐姐,你怎么去了那么久?”
宋英‘呃’了一聲,瞎話張口就來:“有兩個攤主爭攤位打架,我看熱鬧忘時間了。”
宋元啃著包子,忙里偷閑嘀咕了一句:“你現在怎么跟哥哥一樣愛看熱鬧。”
糊弄住宋元,宋英朝雁行與小香揚了揚眉,湊近她們耳邊小聲道:“明兒我教你們認你們的名字。”
二人對視一眼,均興奮起來,雖然她們決定,等宋英說服家里送宋元去上學堂后,再跟她學認字,但能提前認識自己的名字,還是很欣喜的。
接下來的日子,宋英每天下午都去找袁清學習,初學的生澀之后,她掌握的速度越來越快。
一個半月之后,也就是四月中旬,她已經學完《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掌握了不少的字,已經能看懂《百藥草集》上的絕大部分文字,僅有少數需要向袁清請教。
學習之后,她才明白,認字只是最基礎的,讀書最重要的,是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一些她以前熟知的道理,其實是不正確的,比如撿到的錢并非就是自己的,是要還給人家的,這叫拾金不昧。
認字已小有所成,說服家里送宋元上學堂便迫在眉睫。
這日學習完,她咨詢袁清:“你們社學的學費還是一吊錢嗎?”
梧桐村的夫子是何老爺請來坐館的,故而學費得交給何老爺,對夫子只需要給最初入學的束脩六禮,有些家庭也會在節日時贈送節儀。
“是啊,怎么問這個?”
這事對袁清沒什么可隱瞞的,宋英如實回答:“了解一下,我想說服我家里人,送我堂弟來念書,這樣以后我就可以說,我認字是跟我堂弟學的。”
“那你先等等吧,過段時間大宗師要觀風社學,那之后你再勸說你奶奶他們,成功的機率更大。”
“大宗師?”宋英疑惑。
“就是提督學校官,也常稱提學、督學,正五品大員,是小三關里院試的主考官,擁有糾察學校之風紀,考師生優劣之責,所以我們讀書人尊稱其為大宗師。”
宋英恍然大悟,說白了就是管著讀書人的官,但這跟她說服家里人讓宋元上學堂有什么關系?
她這樣想,也就這樣問了。
“大宗師來我們社學觀風,是要了解我們這里向學情況,自然得有人應答他的詢問。
但不是人人都有資格與他說話,須得是有功名之人,其他就算是腰纏萬貫的商賈,或者里長這些地方鄉紳,也沒有資格插嘴。
這次,應該是由榕樹村的張秀才陪同說話。屆時你奶奶一看,富裕的何老爺都沒資格陪著說話,一個窮秀才卻可以,肯定能感受到讀書的重要性。
然后你再勸你家人送你小堂弟上學堂,必然事半功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