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人口水都說干了,還是沒能勸住劉三嬸,她仍是要去冒雨去山上割麥子。
最后實在沒辦法,李氏道:“老二,去把村長請來。”
宋二叔就披著蓑衣、戴著斗笠,冒雨了去村長家。
約莫半個時辰后,村長才被他兒子周善昌背到宋家,李氏一面讓宋英三人搬椅子、倒水,一面去拉劉三嬸:“快起來,村長來了,有啥事給村說。”
劉三嬸抬起頭,看見被兒子背著的老村長,哭得更傷心了,同樣是養兒子,差別怎么就那么大。
老村長被他兒子放下,見劉三嬸還坐在地上,不由板起臉:“劉大菊,趕快起來,都是當奶奶的人了,還坐在地上像什么話!”
“村長誒,活不下去了喲!”劉三嬸捶了捶地面,哀慟不已。
村長的眉頭皺得更緊了,解下蓑衣、斗笠交給周善昌,在宋英搬來的圈椅上坐下。
“有什么事情好好說,坐在地上像什么話,趕快起來!”
村長在杏花村很有威嚴,他第二次發話了,劉三嬸不敢再坐著,趕緊爬起來,哭訴卻不停:“怎么辦喲,大半的麥子都還在地里……”
沒等她說完,村長就打斷:“行了,不用說了,你家的情況我知道。”
說著,他看向李氏與宋二叔,道:“這一路上我想過了,這件事情現在只靠他家的人是不得行了。等雨小一些,就每家出一個勞力,幫王家割麥子。”
李氏皺了皺眉,沒有反對,都是一個村的,誰都有遭難的時候,能幫一把是一把。
村長又對周善昌道:“你去王家,讓王德發去把他兒子喊回來,要是喊不回來,他們兩爺子就不用回杏花村了!”
宋英嘖了聲,暗嘆村長霸氣!
劉三嬸則眼淚汪汪,“村長,幸好有你,得虧當初我們選了您當村長,主事公道、為人又厚道,我們這是幾輩子的福氣,才遇上您……”
“行了行了,”老村長嫌棄地再一次打斷,“幫了你家,就是我這個村長好;說你們兩口子幾句,就是我這個村長偏私。”
老村長一副我還不知道你們兩口子什么德性的神情。
劉三嬸訕訕爭辯兩句,“哪敢說您老人家呀。”
老村長無奈地搖搖頭:“趕緊回去,一把歲數的人了,還哭哭啼啼,也就你李嬸子一家心善,不嫌你哭得晦氣。”
這話一出,劉三嬸不由想到她家娶馬春兒時,嫌棄宋家大丫頭晦氣,一時間更加尷尬。
再次道謝后,劉三嬸和周善昌一起去了王家,村長則在宋家等周善昌回來。
他嘆著氣道:“這王家一天天的,就沒個安寧時候。”
“劉大菊也不容易,攤上這么個男人,輕重緩急都不知曉,完全憑著他的性子,當初他娘在世時,還能管著他點,現在是越來越不像話了。”李氏也很感慨。
“還是你這個老太婆心善,不跟她計較,換做其他人,今兒哪會叫住她……”
村長與李氏、宋二叔說著王家的事,等周善昌回來,便與宋二叔一起,先將村長送回家,再一家一家的,去告知村長的安排,讓各家安排好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