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還小,他們自然以為刨去宋福平辦喪事的錢,剩下的錢是給宋英和李氏用的,當然是用在大事上。
比如,宋英以后出嫁的嫁妝,李氏年老歸山后的白事,以及平時婆孫倆生了大病什么的。
但做衣裳買布料那點小錢,竟然也從那里面出!
平時宋福安兩口子張口閉口就是他們養著侄女,連買點布料的錢都不肯出,這叫哪門子的養啊?
這么小的孩子,一身衣裳的布料十來文頂天了。
錢氏嘆了口氣,道:“不管怎么樣,你們藏私就是不對,自古以來,只要沒有分家,賺的錢都是要交公的。
這個先例不能開,以后其他人跟著你們有樣學樣,家里的老人誰來養?傳出去壞了名聲,以后誰還敢娶我們杏花村的姑娘?”
“這能一樣嗎,我們交了公,能有幾文錢用到我們自己身上?”話落,宋英覺得這樣說說服力不太行,又道:
“而且各家交公的規矩也不一樣,像我大爺爺家,私下里各房的進項,只要不耽誤分配的活,就不用交公。”
說到這里,宋英思路又清晰起來,繼續道:“這是我們老宋家的規矩,之前奶奶過壽,我爹雖然死去了,也需要出一部分錢,就是因為這個道理。
我代表我爹,作為大房,要跟二叔他們二房出一樣的錢,那我們大房沒耽誤地里的活,另外賺的錢,自然就不用交公!”
一時間,宋英理也直了,氣也壯了,以前她還是有點愧疚的,畢竟她們賺錢瞞著家里確實是在藏私。
現在想來,這根本不叫藏私,至少以他們宋家的規矩,是不算藏私的!
“好好好!”李氏給氣笑了,“你既然是大房的人,那就別依著你二叔二嬸過活!”
宋英怔住,“你是要把我分出去?”
李氏也愣住了,回想一番,自己剛才那句話,確實是把孫女分出去的意思。
她很快斂住愣愣,冷笑道:“你不是大房的人么,哪家大房要靠二房過活?既然兩房不合,那就分家好了。”
“分家,”宋英低喃,曾經她無比恐懼這兩字,生怕一個做得不好,就被二叔二嬸找理由分出去。
現在,這兩個字她聽到了,卻是從她親奶奶的口中說出來的。
原來,當她不聽話的時候,拋棄她的人,也可能是她的親奶奶。
錢氏拉著李氏的手,勸道:“李大姐,可不能說氣話,這么小的孩子,分出去要怎么活?”
其他村民也回過神,紛紛勸起李氏:“娃兒不聽話,該打打,該罵罵,什么分家不分家的。”
“是啊,上下牙都有磕到的時候,住在一個屋檐下難免有矛盾,說開了就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