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時,宋英如往常一樣去熬藥膳,剛到大廚房,早上知情的幾個丫鬟就迎了上來,俱是一臉的好奇。
小綠因與宋英關系好,頭一個沒忍住,問道:“宋英姐姐,林大夫真的收你為徒了?”
提起林大夫,宋英不由心中暖暖的,這還是第一個理解她的委屈與選擇的大人,她覺得林大夫與村里絕大多數人都不一樣。
她笑著點頭,“是啊,昨兒中午剛拜的事。”
“難怪你昨兒中午拿錢置辦席面,原來是要拜師!”
小綠恍然大悟,旋即又好奇地問:“你爹是讀書人嗎?”
問完,不等宋英回答,又急急解釋:“春柳姐姐說,她認出你二叔是那個經常賣黃鱔給東街大戶人家的農戶,莊戶人家哪有專門給女孩請西席的。”
其實,早在宋英來申府時,她的補丁衣裳就已經讓申府的丫鬟們十分疑惑了,明里暗里問過她好多次。
那會兒,宋英不想暴露自己的來歷,要么含糊其辭,要么顧左右而言他,一點口風也沒透露。
但現在不一樣了,林大夫已經收她為徒,即使順安縣主等申府的主人,知曉她的來歷不喜,也要以林大夫的想法為主。
畢竟雇的短工,是給林大夫打下手,首要的是要合她的心意。
徒弟就更不一樣了。
俗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宋英既然成了林大夫的徒弟,就與她的女兒差不多,是一輩子的親人。
哪有放著人家正經的徒弟不用,另雇短工,這不是打林大夫的臉么。
因此,宋英大大方方道:“不是,我爹只是普通的農戶,今年我小堂弟六歲了,家里送他去學堂念書,我每日敦促他溫習功課,看著看著就會了一些。”
女孩們簡直驚掉下巴。
“看著看著就能學會?”小綠一副宋英姐姐,你不要開玩笑的表情。
“今年才學的?”一位丫鬟抓住了另一個關注點,“醫理也是今年學的?不到一年的時間,你就學會了認字,還學會了醫理?”
這些事情,只要有人真的感興趣去問,自然能問到,宋英也就不隱瞞了,將去年開始,一點點學會辨認草藥的事情一一告之,只是沒有提她們瞞著家里賺錢的事。
等幾位丫鬟終于消化完畢,小綠對宋英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宋英姐姐,你也太厲害了吧!”
有佩服的,自然也就有嫉妒的。
當下就有人忍不住酸溜溜道:“可不是厲害么,一個沒爹的山村孤女,現今可比我們都強,都成為林大夫的徒弟了。”
大廚房的丫鬟里,很多都是申府的家生子,只有小部分是從外面賣回來的,她們中不是沒有識字的。
從京城搬回清水縣,原本負責給林大夫打下手的晴姑娘,在京城說了親,沒有跟來清水縣,多少人盯著這個位置,削尖了腦袋都想跟著林大夫熬藥膳。
可是,林大夫一個都看不上,連主子們身邊二等丫鬟也看不上,非得找懂醫理的。
宋英來時,她們以為是什么大來頭呢,沒想到只是一個沒爹的山村孤女,而且所謂懂醫理,也只是認識些草藥而已!
這樣的話,春桃姐姐也完全可以,她常年負責老太太吃藥事宜,耳濡目染下來,也知道些醫理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