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嬸不屑:“給家里買菜買肉就是孝順了?知不知道你奶奶養你這么大多辛苦?買一點肉、一點菜,哼,差得遠了!”
宋英冷笑,反問:“你養你兒子辛苦嗎?”
梅花嬸愣了下,有點不明白她為何突然問這個,但還是肯定道:“當然辛苦,養孩子哪有不辛苦,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到,不知流了多少淚,費了多少神……”
“你養你兒子這么辛苦,你兒子孝敬你了嗎?”宋英打斷了她的大倒苦水。
“我家子良在讀書,還沒掙錢,他現在有那個心就好,等他考中秀才,自會孝敬父母長輩。”
“呵,”宋英譏諷地冷笑,“上回我在城里遇見袁清給他爺爺奶奶、爹娘妹妹買禮物。
人家袁清才12歲,還是在縣里的書院讀書,開銷那么大,都能省吃儉用,留出錢來給他家人買禮物。
子良哥都是19歲的大人了,吃住又都在家里,沒什么開銷,怎么從沒買過東西孝敬你們?”
梅花嬸神色一下變得很難看。
宋英又把目光投向小香娘張氏,“張嬸,小剛哥學木匠已經出師了,他逢年過節肯定有買肉買菜回來孝敬你們吧?”
張氏眉心突了突,“小剛才剛出師,正是用錢的時候,手頭緊,一時顧不到。”
宋英就笑了,“我還在給師父做學徒,也沒什么收入,我給我奶奶他們買肉買菜不是孝敬,你們兒子什么都不買,就是孝敬你們?”
梅花嬸與張氏都啞口無言,特別是梅花嬸,心里十分難受。
平日里她覺得自己兒子很能干,杏花村那么多孩子,到了年紀都會送去念書,但大都學個一兩年,連字都認不全,家里自然不可能再供著讀書。
唯有她兒子例外,不過學了一年,就把字認全了,現在還學考秀才的書。
為著這個,她在村里的叔伯嬸娘面前,腰桿也比旁人挺得更直,村里每每有爭端,她站出來主持個公道,除了劉大菊夫婦兩個渾人,其他人都是聽的。
可凡事就怕有對比,袁清小小年紀,不僅書比她兒子念得好,竟還這么懂事,會買東西孝敬他爹娘爺奶。
雖然心里很不想承認,但她自己是知道的,她討厭宋英,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宋英一個姑娘家,并沒有正經地去學堂學過,就憑著幫宋元溫習課業,幾個月就學會了認字,這不是讓村里人笑話她兒子還不如一個女孩么?
梅花嬸慪得心口疼,看見宋英那張臉,心里更加堵得慌,她干脆轉過身子,不去看宋英,來個眼不見為凈。
眼看氣氛十分尷尬,錢氏只得站起來轉移話題:“宋英吶,這是回來過年嗎?”
宋英還急著去黃家找黃義海,也不想跟這些嬸子大娘們對罵,便順勢結束,搖頭道:“不是,我陪師父回來,找黃爺爺有點事情。”
“陪你師父?”錢氏愣了愣,微微偏頭,想從車窗縫隙去看里面坐著的人,奈何車簾遮著,又有宋英的頭在那堵著,什么都看不見。
林大夫掀開另一面車簾,對錢氏點頭示意,“大娘,叨擾了,請問黃義海老人家在家么?”
看清里面坐著的人,村民們一下變得很尷尬,如果是其他村的人看見也就算了,同為村民,他們也會有這樣的爭吵,但讓城里的大夫看見,實在讓人難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