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左邊并不只是嘉湖書院的學子,還有清水書院的。
讀書人逛燈會,自然是要猜燈謎的,清水書院幾位學子如之前的宋英與林文軒一樣,比試起猜燈謎,邊猜還邊相互恭維。
左邊這五人路過聽見了,哄堂大笑,嘲笑他們是井底之蛙,這點學識淺薄也要拿出來稱贊,真是笑掉大牙。
聞言,清水書院的學子自然生氣,但見五人都穿著瀾衫,是有功名之人,便不敢造次,只是很軟地回了一句,元宵的燈謎本就是雅俗共賞,剛識字的學童都能湊趣玩一玩,圖的就是一樂。朋友之間相互恭維,為的也是節日歡樂。
但五人對他們的解釋很不屑,依舊嘲笑他們,這么簡單的燈謎都猜不出來,還考什么功名,應該早些回家種地。
最后,還說清水縣果然是窮鄉僻壤,連如此簡單的燈謎也值得稱道,不值得多待。
原來這五人并非錦川本地人,而是閔地一帶的,他們五人去年考過院試成為秀才,游學至此。
這羞辱的不止是那幾位清水書院的學子,而是整個錦川的讀書人。
圍觀人群里的讀書人自然不干了,呼朋喚友,很快就把清水縣兩大書院的學子聚集過來,與這五人展開比試。
這五位不愧是年紀輕輕就能考上秀才的人,到目前為止,到目前為止的燈謎,連那位年紀最小的秀才都沒難住,而且幾乎都是不假思索。
反觀清水縣的學子,就沒那么流利了,有些燈謎得思考許久,才有人出來寫答案。
所幸雖磕磕絆絆,到底都猜對了,沒有輸。
下方,金滿樓的東家又一次念出了謎面,“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打一字。”
右邊那位年紀最小的秀才飛快寫出了答案,而左邊清水縣的學子,在短暫的低語之后,竟然沒有人上前寫答案。
宋英也思索起來,但她的經驗還是太少了,這個字謎完全不符合她總結的字謎規則,她完全沒有思路。
那位年紀最小的圓臉秀才不知從哪里摸出把折扇,在手心敲了敲,故作驚訝道:“這么簡單的燈謎,你們不會猜不出來了吧?這在我們泉州府,連黃齒小兒都能猜出來。”
清水縣的一眾學子的臉面頓時憋成了豬肝色,閔地雖然文風鼎盛,遠勝錦川,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猜出這么難的燈謎。
但是,他們即便拉出事實來反駁,也依舊落了下風,因為現在對面猜出來了,而他們沒有。
五人中一個長得十分斯文俊秀的年輕人重重哼了一聲,道:“一群兩腳書櫥,也就只能在大字都不識一個的鄉巴佬面前得瑟得瑟!”
不知是不是宋英的錯覺,她覺得清水書院的不少學子面色都變得很微妙,不少人似乎都不經意看了看站在前方的申永輝。
圍觀人群本只是看個熱鬧,雖然心里更希望清水縣的學子能獲勝,但不獲勝也沒什么,畢竟對絕大部分人來說,里面又沒有自家孩子。
但這年輕人的最后一句,分明連他們也在罵,有人氣憤道:“什么鄉巴佬,這會兒那些鄉村人都回去了,我們可都是城里人!”
“噗呲!”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