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我去拿。”宋英站起身,想了想,決定先去后面廚房拿個盤子來裝,就這么一會兒的功夫,回來時發現人都睡著了!
她既錯愕又無語:“不是說好要圍爐夜聊嗎?”
袁清睜開眼,揉了揉太陽穴,道:“他們鬧了一晚上,實在累了。”
“你還沒睡著呀。”宋英一時有點尷尬,三更半夜的,只剩他們兩個醒著算怎么回事。
“瞇了一會兒,腦子又清醒了。”頓了下,袁清又補充,“平日晚上讀書,也是這樣,困了瞇一會兒腦子就清醒了。”
“你們讀書真辛苦。”宋英脫口而出,話落覺得有些生硬,又把話題轉移到今日的事情上來,“你今兒可真厲害,那個燈謎真的好難。”
說完,她都想掐死自己,這都說得什么呀,之前已經夸過了。
不想,袁清的回答與之前完全不一樣:“那位林公子才是真的厲害,這燈謎,我提前幾月就在揣摩了,又在藏書閣里翻了許久的書,才查到辭有個異體字,形似受辛。”
“你提前查過?”宋英驚愕,“你很喜歡那架綠綺琴么?”
社學里是不教彈琴的,莫非書院學業那么緊張,還會教他們彈琴?
袁清拿著火鉗將盆的里木炭撥了撥,“琴不琴的倒是無所謂,主要是想揚名。”
宋英動了動嘴,很想說你們讀書人不是追求淡泊名利么,話到嘴邊她忍住了,拿了兩個橘子放在炭盆邊緣烤著,委婉地問:“揚名做什么,你不是已經有業師了么?”
“老師已經主持了去年的院試,下次院試前會調任別處,所謂人走茶涼,屆時大宗師弟子的名頭可能就不好使了。
而縣試和府試是不糊名的,文章取不取,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知縣和知府的喜惡。”
宋英有點不明白,這與揚名有什么關系,既然取不取得看知縣與知府的喜惡,不是應該想法子在他們那里留下好印象嗎?
袁清微微一笑,道:“有了名聲,只要不是與知縣知府極其交惡,考試時他們對待我的卷子,便會慎重些,降低自己喜惡程度的影響。”
宋英聽的楞楞,好一會兒才捋清里面的關系,她疑惑道:“既然如此,你把文章寫成他們喜歡的風格不就好了么?”
“以文媚人,落了下乘。”
宋英:“……”
難怪世人都說讀書人心里彎彎繞繞多,這九曲十八彎的,太繞了!
還有,下次考試,得三年后吧,現在就開始揚名,太早了吧!
轉念,她想起之前袁清建議宋元在吳提學觀風社學后再上學堂,又覺得果然是袁清,還是深謀遠慮,早早就做打算。
“所以,林文才他們今晚的挑釁,實際是幫了你喲。”宋英感慨,心道若是林文才等人知道了,應該會更心塞吧。
說起來,他們五位秀才游學,四處找別的地方的讀書人切磋學問,目的也是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