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大夫一邊摸著脈,一邊道:“來,把手帕打開給我看看。”
小男孩有點難為情,在婦人的催促下才不好意思地展開手帕。馬大夫看了眼帕子上的痰,點頭道:“痰清稀而量多。”
聞言,宋英也仔細觀察起來,這帕子上的痰并非只有剛才的,干濕不一,但很容易分辨出哪些是男孩剛吐的。
她仔細的瞧,痰是青色的而不是濃黃色……
“什么時候開始咳嗽的?”馬大夫又問。
“大前天的早上。”婦人很是心急地回答。
馬大夫卻道:“讓孩子自己回答。”
婦人有些不解,卻沒說什么,推了小男孩一把,“二虎,把你的感受癥狀都說給馬大夫聽。”
見過馬大夫看病的宋英卻是知道,這是要聽一聽男孩的聲音,聽聽他說話是否嘶啞。
果然,小男孩開口就是一個破鑼嗓子:“就是不停地咳嗽,感覺喉嚨里都是痰,很難受。”
馬大夫給了他一個鼓勵的眼神,又和藹地問:“喉嚨痛不痛呢?”
小男孩點頭,“痛!很痛,吞口水都痛,但喉嚨又很干。”
“吐不吐?”馬大夫又問。
“偶爾會惡心想吐。”
“發冷嗎?”
這個問題,小男孩有點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在他的認知里,冬天一直都是冷的。
他娘便代替他回答,“他這幾天就是發冷,天天烤著火還喊冷,晚上用了烘籠,還是喊冷。”
馬大夫點頭,又瞧了瞧男孩的眼睛與嘴巴,一番望聞問切后,他道:“他這是肺胃虛寒之癥。宋英,開小青龍湯。”
宋英應了聲,提筆蘸墨,刷刷書寫起來:麻黃去節3兩,芍藥3兩,細辛2兩,干姜3兩,甘草3兩,桂枝去皮3兩,五味子3兩,半夏3兩。
寫完后,她拿起馬大夫:“師叔你瞧瞧。”
馬大夫看了看,問小男孩,“幾歲了?”
“七歲。”
雖然很清楚清水縣當地不興虛歲,馬大大還是耐心地問了一句,“是虛歲還是實歲。”
“實歲,實歲,我們不興虛歲。”婦人連忙道。
馬大夫便提筆,在方子上改了幾筆,并對宋英道:“他年歲小,這幾味藥可以酌情少一點。”
宋英探頭過去瞧,首先注意到的便是自己與馬大夫的字跡風格迥異,她是很規整簡潔,馬大夫的字跡卻是龍飛鳳舞,若不是她之前幫著林文軒抓過藥,適應了一段時間,一時之間還真看不出來他改了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