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提著藥箱出去時,那小廝已經被那位穿金戴銀的夫人拉著,氣呼呼要與他爭個子丑寅卯出來,而旁邊站著的,竟是張氏與小香。
“小香!你怎么來了?”宋英先是驚喜,旋即便狐疑地看看她,又看看張氏,“你生病了還是張嬸病了?”
“不是,我們是陪別人來的。”小香也先是欣喜,隨即臉上羞紅,特別是看向那位拉著知縣府邸小廝的婦人時。
宋英心下狐疑,正想詢問,張氏插話道:“是宋英吶,你師叔在么,我帶人來找他看病。”
“在里面,你們進去就是,不過怕是得等一陣子,現在人多。”宋英一邊回答一邊看向那位完全陌生的婦人,宋英記憶力很好,記得不少小香家的親戚,但她確定從沒有見過這位婦人。
“不妨事,哪天來馬大夫這里人不多,今兒我們特意放下家里的活來,等到天黑也沒事。”張氏回了一句,便去勸那婦人,“龔夫人,看病要緊,別跟一個小孩子計較。”
龔夫人一想有理,放開了小廝,教育道:“你這小伙子,下回要記著收斂脾氣,本來沒有多大的事情,你嘴巴那么不客氣,也就是遇到我心好,不跟你計較,要是遇到計較的,小命都難保!”
小廝很不耐煩,卻不得不壓著脾氣連連道好,又催宋英,“小宋大夫,我們快走,我家太太還等著呢,看完病還得去申府做客。”
一聽這話,宋英就不急了,還要去申府,看來知府太太不是什么急癥,略晚一些也無妨。
她走到診室的窗外,對里面道:“師叔、師兄,我去陳府出診了哈。”
她走了,藥房里沒人,自然得告知一聲。
馬大夫點點頭:“知道了,你去吧。”
宋英又對小香道:“小香,我先走了,回頭耍。”
說完,就與那小廝離去。
龔夫人愣了愣,問道:“小香還與這回春堂的大夫認識呢?”
“那是我們杏花村的姑娘,與小香一起長大,小時候玩得好。”張氏神情有點復雜,這兩年眼看著宋英與羅雁行在城里安了家,不僅言行舉止大變樣,連容貌也出落得漂亮。
當年三個同齡的小姑娘,竟是只有她家小香最差,說不后悔是假的,她不止一次的想,如果當初沒有攔著小香與她們繼續來往,今兒那個胰子店鋪,是不是也有她家的份兒?
但現在她是一點不后悔了,開了鋪子又怎樣,女孩子總歸是要嫁人的,這樣拋頭露面,能嫁得什么好人家。
龔夫人忍不住皺眉:“女孩子家,拋頭露面像什么話。”
又望向小香,“小香呀,你以后可不能學你那位同鄉哈。”
“不會不會,”張氏連連表示,“我們家小香最是懂事聽話,跟宋英完全不一樣。”
有看完病出來的患者,聞言不由幫著宋英說話,“咱們這些窮苦百姓,哪有那么多的講究,況且小宋大夫能干著呢,你們可知剛請她的是什么人?”
龔夫人神情不屑,“是什么人有什么要緊的,總歸她是一個看病的大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