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而,林大夫打趣道:“看來那同鄉平日里幫你甚多,小財迷都舍得用人參,而不是黨參。”
宋英臉頰越發燙了,嗔道:“師父,我也沒有那么摳吧,那次的方子確實黨參就夠了,這次袁清是考試,用人參不僅能補脾益肺,養血生津,還能大補元氣,安神益智,正正合適。”
年前入冬的時候,宋英衣服添得晚了,來申府學習的時候就有些咳嗽,林大夫號脈開方后,順便以她自己為案例教導她,結果宋英學完說,人參太貴,用黨參就可以了。
為此,林大夫一直笑她摳門。
宋英覺得冤枉得很,師父平日里在申府,給順安縣主看病,自然不會考慮藥材貴不貴,哪個效果好就用哪個。
但她在醫館給人治病,還得考慮對方的家底,況且他們回春堂開在普通百姓集中的西街,來看病的家里多不富裕,用藥自然習慣用更便宜的。
她覺得自己對自己已經很舍得了,以前賺錢不容易的時候,都會給自己買很漂亮的衣裳,現在賺錢容易了,對自己就更舍得了。
以前那些粗布破爛衣裳,全部送人了,時常與雁行一起去云秀樓買漂亮新衣裳,去玉靈軒買首飾;吃的就不會虧待自己,也許是在申府養成的習慣,出去住后她也保證每天都吃到足夠的肉,還會雞鴨魚豬換著來。
林大夫一本正經地點頭,眼底卻是越發促狹,“嗯,不摳、不摳,這方子用黨參雖是足夠,用人參到底更好些。”
宋英:“……”
*
這日天色將明未明,東方泛起魚肚白,宋英如往常一樣帶著糖糖到了湖邊,袁清早已等在那里,這一次,他沒像前段時間帶很多書,只帶了一本,宋英瞥了眼,還是《孟子》。
她不由問:“陳知縣錄取的程文,你研究完了?”
為了解陳知縣的偏好,前段時間袁清拜托沈旌,找來了陳知縣主持的上屆縣試,錄取的五十篇文章,甚至把一些他沒取中的文章也拿來看了看,仔細研究他的批注,對陳知縣偏好哪種文風,有什么禁忌不喜之處總算是有些了解。
縣試在即,現在去改文風是來不及,但做到不犯陳知縣不喜的點,還是很容易的。
袁清點頭,“你昨兒讓我今日一定要來,到底是什么事情?”
今兒已經是二月十五,后日便是縣試了,他本來的打算也是今明兩日都來,每日來這里讀書習慣了,倒也不覺得累。
但昨兒分別時,宋英卻是特地讓他今日一定來,倒是讓他很好奇。
宋英從籃子里取出小瓷瓶遞過去,“這是我做的治風寒的丸藥,你帶上預備著,以往萬一,這個丸藥一次八顆,一日三次。”
袁清很是感動,聽到后面卻是驚得不行:“八顆?”
“藥丸做得小,只有綠豆大小,所以只能多吃幾顆。”
袁清明白過來,這是為了過搜檢,當下更是感動。
宋英又遞過去一個淡青色的香囊,“這個是靜心提神的藥囊,上面的口沒有封死,搜檢的時候打開就是了。”
袁清接過。
“這個是幾片生姜,你帶著,中午吃飯時可以泡水喝,若是不幸染上風寒,以姜湯送服那丸藥,效果更好。
哦,對了,那日我和師叔師兄也會去,我們會帶個小爐子煮一鍋姜湯,你進去前可以先來我們那里喝一碗,預防一下。當然,你若是不想多上茅房,那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