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貓吃肉干?”
“你們給貓吃肉?”
陶氏與袁珊幾乎是同時驚呼,臉上滿是震驚。
宋英呆了下,才反應過來自己又說漏嘴了,頓時懊惱得不行,忙補救道:“偶爾給一點而已,不常吃,呵呵。”
被陶氏與袁珊知道沒什么,最多也就是說幾句她們太浪費云云,但這事若是傳回村子里,讓奶奶李氏知道。
定然要氣死,以后自己再提買東西孝敬她的事,她肯定會反擊這算哪門子的孝順,還不如對你的貓好呢。
外人知道了這事,也定是說她的不是,如此一來,她花錢買孝順名聲的事,不就徹底白做了。
此時,宋英后悔得不行,只覺自己不該隨意幫忙,帶人回來借住。
可當時那個情景,別說袁清與她的交情,便是沒有,看在同鄉的份上,也應該提出給人借住。
羅雁行也意識這件事情嚴重性,幫著遮掩道:“嗨,你們想岔了,不是什么正經的肉,都是找賣豬肉的屠夫要的一些邊角料,不要錢的。”
“對對!都是下水邊角料,不要錢。”宋英忙是附和,只覺自己今日肯定是吹了一天冷風,腦子吹壞了,怎么凈說漏嘴,圓謊的理由也是牽強的很。
羅雁行也覺得她今日不太對勁,以她的細膩靈敏,也應該想到這個理由才對,畢竟陶氏的落腳點是給貓喂肉浪費錢,肉是白得的,自然就不算浪費咯。
“哎呦,看來你們現在真有本事啊。”陶氏感慨得不行,雖說邊角料賣不了,但屠夫也不是誰都給的,比如像他們這樣很少買肉的人,去要的時候別人是不會給的,即便在那里買了肉,開口之后,給的也是不情不愿。
她聽說那些東西,屠夫會拿回去自家吃,或者送給親戚朋友。
宋英她們能從賣豬肉處要的邊角料,有三種可能,其一她們在屠夫那里很有面子,受人尊敬;其二,幫了人家大忙,對那個屠夫有恩情;其三,她們經常去那里買肉,是老主顧。
三個理由,陶氏覺得最后一個顯然更加可能,能經常去買肉吃,可不是她們有本事么。
她很是真誠地勸說:“雖說不要錢,給貓吃還是有些浪費,拿回來洗干凈了自己吃,也能省下一些買肉的錢;
不要覺得吃邊角料讓人知道了沒面子,面子哪有實實在在的錢拿在手里有底氣,現在多攢下些錢,以后嫁去了婆家,就更有底氣。”
她這話,宋英就不贊成了,她們賺錢是為了讓日子過得更好,明明有足夠的錢,卻還是吃邊角料,舍不得吃舍不得穿,那這錢賺的有什么意思?
先保證現在的生活,有多余的再攢起來,至于未來,再賺就是了。
不過,她不想跟陶氏爭論這個問題,因為不會有結果,連宋二姑都是陶氏這個想法,一度想節衣縮食,宋英與羅雁行齊齊反抗,她才沒有堅持在吃食上節約。
不過她自己,是舍不得穿的,賺到的錢,除了每月的伙食費,都是攢起來,給李浩李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