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冷笑,再次將話題拉回去:“我說了,不用扯東扯西的,都沒用。我的條件擺在這里,你們答應,我就幫宋天,不同意就不幫,就這么簡單!”
說完,她就不再說話了,無論楊氏怎么說,李氏怎么罵,都是冷笑不語。
宋天只好轉而去求李氏,“奶奶,你就答應吧,我成了吏員,咱們家就是官家了。你別看小弟現在讀書還可以,能不能考出來還不一定呢。
我看他呀,成為童生都懸,更別提秀才了,而且舉人才有做官的資格,他便是考上秀才,多半也是個窮秀才,難成大器,咱們家以后還得靠我。”
這話宋元就不愛聽了,當下道:“秀才怎么了?秀才也是正經的士子,只要有上進心就窮不了!你一個差役,還看不起讀書人!
就你這情況,即便謀到的差事,多半也是個衙役皂吏,那可是賤籍,以后你子孫三代都不能參加科舉的!你還瞧不起我,我可是讀書人!”
“誰說我想謀的衙役皂吏了,我這不是想讓堂姐幫幫忙,謀個經制吏么!”這正是宋天為什么一定要走宋英的關系,榜上張師爺的原因。
衙門里差事,也是有優劣之分的。不,應該說是天壤之別。
大乾朝當官有三種途徑,進士一途,舉貢一途,以及吏員一途。
在大乾開國初期,以吏員出身,成為高官的人多了去了;后來,國朝重視科貢,規定御史、州縣正官不能從吏員中選拔;再后來,不止吏員、連舉貢出身,沒有大功勛,也難以出頭。
但無論如何,吏員也是官!
若成了衙役,就入了賤籍,雖然平日里面對百姓的時候,也是威風八面的,但對于子孫后代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當然,如果實在沒有法子,衙役他也愿意。
明面上是賤籍,但對上貧民百姓,也是威風得很,至少比現在的白役強很多。
李氏等人哪里知道這些,只當衙門里的都是差爺,都是不能惹的,聽著兩個孫兒的爭辯,終于明白這事的重要性,宋天若真成了那什么經制吏,宋家就真正上了一個臺階,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他有句話說的不錯,宋元現在讀書雖然還小,到底還是不確定的,能不能讀出來難說。
自然不能放過這樣一個改變家族命運的機會!
李氏當即道:“成,老子就答應你!不知好賴,以后你的親事老子就不管了,看你娃以后能找個什么樣的人家,老子不管了!你是吃糠咽菜也好,還是吃龍肝鳳膽也好,老子都不管了……”
宋英沒理會她的罵咧,大大松了口氣,可算是擺脫一個桎梏了。
等李氏罵夠了,她才懷疑地道:“奶奶,你們說話算數吧?別我給辦成了,又耍賴。”
李氏氣急,又想再罵,宋英又開口了:“算了,也沒關系,我既然能給他謀到差事,自然也能弄掉他的差事。”
李氏氣得說不出話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