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清搖頭,自從那次張師爺替陳知縣送了紅花銀給他后,縣衙就再也沒有找過他,沒有什么事情呀。
宋英在一塊大石頭上坐下,微偏著頭,“這就奇怪了,我很確定,陳太太一開始想找的就是你妹妹,前面的話都是托詞。
也許她找我,是誤以為我和你是一個村的,同村的女孩子自然熟識,按照她前面的那些要求,我自然會推薦你妹妹。”
這點袁清倒是不懷疑,但同樣,為什么呢?
“會不會是,知縣認為你很有潛力,想與你家交好,先讓女眷們慢慢接觸起來?”
袁清搖頭,“應該不是,上一次西和縣的學子取了府試案首,陳知縣只給了20兩的花紅銀,給我30兩,已經表明了看重。
而且我現在還只是個童生,沒有功名,就是看好我,想與我家交好,現在也太早了些。
此外,這種交好方式太容易讓人誤會了。”
宋英想了想,點頭:“也是,小綠她們就經常嘲笑通判太太。”
劉通判的夫人曾是一位繡娘,在劉通判沒做官前,經常到官員富戶家幫人量體裁衣、制作衣裳。
只是上門做事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去人家府里做短工,以后袁清功成名就了,指不定就有人嘲笑他妹妹曾經是陳知縣家的奴才。
換個心胸狹隘的,可能立刻記恨上陳知縣。
“這樣看來的話,多半不是什么好事情,那就不告訴你家里人了,回頭我跟陳太太說你們家不同意就行。”
袁清想了想,搖頭道:“陳太太可能不會輕易放棄,今兒下午我回家一趟,給他們說清楚這事,再親自去縣衙回絕,這件事情你就不用管了。”
他很清楚自己家里人的性格,奶奶他們保不齊會因為豐厚的酬勞心動,屆時,沒有傳話,就成了宋英的錯。
印象不好,以后說服家里人的難度就更大,這件事情,還是不要讓宋英過多牽扯在內的好。
傍晚袁清歸家,將此事告知家里,并分析說明陳家可能另有目的,說服了家里人。
本以為此事就到此為止了,不想過了段日子,宋英去縣衙給徐公子看完診,準備離開時,宋天湊過來道:“你知道嗎,袁清的妹妹袁珊現在在太太跟前做事呢。”
宋英腳步一頓,“照看蘭花?”
宋天愣了愣,“你早就知道了?”
宋英眉頭都要打結了,怎么回事?袁清不是親自回絕了此事嗎?
宋天沒留意到宋英的神情,嘖了聲,意有所指道:“沒想到袁珊竟然還會種花,聽說那株素心蘭,是準備送給徐首輔的生辰賀禮。”
徐首輔……
所以徐公子其實是首輔家的人,難怪陳知縣如此重視。
宋英回過神,見宋天神情飛揚,滿臉邀功,她笑了下,“對我來說,徐公子只是個病人,他是什么身份我并不關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