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陶氏的心結,當年她未出嫁前,與村里一個念書的青年看對眼了,可那青年的家里不同意,還說陶氏一輩子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
陶氏要強,嫁不成讀書人,她就自己供養一個出來,丈夫不行就兒子,兒子不行就孫子,熬了大半輩子,總算是快要熬出頭了。
袁清想了想,道:“奶奶您很多年沒回娘家,不如明兒我陪著您回去,親自把這件喜事告訴舅爺他們,您也親口去跟王爺爺夫婦說一聲。”
陶氏有些心動,卻還是擺手道:“專門為他們倆回去,那不是給他們臉了么。明兒我忙得很,哪個有空搭理他們。
對了,忘了跟你說,我們今兒與你二爺爺他們商量過了,先前就說等你考中秀才辦幾桌席面,請親戚和鄉親們來熱鬧熱鬧。
我想著既然要辦,就定在后日,有了禮金,你去府城手頭也寬裕些。
明兒你去請你外婆舅舅們,你爹去通知你兩個姑姑,我和你娘去城里買肉買菜回來。”
陶氏安排這些事情一向周全,袁清沒有什么不放心,他想到這些年陶氏為他們父子三人的操勞,不由道:“奶奶,這些年您辛苦了,以后我來養家,只要再給孫兒幾年時間,定讓您當個官家太太,不必再辛勞干活。”
陶氏的眼眶驀然就紅了,這些年她知道鄉鄰們在背后是怎么說她的,說她好強、沒那命硬要爭,將家底都折騰光了。
午夜夢回,她也曾反復想過是不是該放棄,是不是自己真的沒有那個命?
可到底是不甘心呀,她不信她陶彩霞一輩子就只能做個農婦,只能沒日沒夜的干活,盡管當初嘲笑她的那家人,現在也仍是農戶,可她就是咽不下這口氣!
辛苦這么多年,死老頭子和兒子都曾埋怨她的嚴厲好強,只有這個孫兒,清楚她的不甘與辛苦。
她將涌動的淚意逼回去,“只要你爭氣,奶奶的辛苦就沒有白費!”
袁清認真道:“我一定爭氣,考舉人、考進士,給您掙個誥命回來!”
陶氏越發欣慰。
袁清眸光閃了閃,看向一旁的袁傳芳:“爺爺,我想單獨跟奶奶說些話。”
袁傳芳氣得吹胡子:“嘿,還把我當外人了,我是你爺爺,是她的丈夫,你們倆說話我有什么聽不得的?”
陶氏偏過頭,眼睛一瞪,袁傳芳立刻不說話了,一邊起身往外走,一邊將手中蒲扇搖得呼呼響。
等他出去,陶氏這才慈愛道:“要跟奶奶說什么話?”
袁清斟酌著語言,“奶奶,我的親事……”
他剛開了個頭,陶氏就立刻追問:“是不是有人想與咱家結親?誰家?知府、知縣還是申狀元家?”
陶氏心情很復雜,雖然他們一早就打算等孫子中了進士后,再在京城給他求娶個高門貴女,可她的心里也是沒底。
一來,中進士很難,不知道孫兒要多少年才能考上,若三四十歲才考上,想來也求娶不到品性好的貴女,又耽誤傳宗接代;
二來,她也擔心京城的高門貴女瞧不上自家孫兒,這樣一來,豈不是耽誤孫兒的婚事。
所以,她也想過求娶本地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本地最大的官也就是順慶府的知府,對孫子以后的官場之路助力小,但對前期的舉業能有幫助,也還不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