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氣得轉身就要走,屠夫忙喊冤枉,“哎喲,大娘你誤會了。
你們買回去,明兒一早就處理了,我賣肉不一樣,我得一斤半斤的賣,誰知道要賣到什么時候去。”
陶氏還是很擔心,這是他孫子大喜的事情,可不能給客人吃壞的肉,這不是觸霉頭么。
她想了想,干脆一咬牙,“這樣吧,我買一只活豬,價錢怎么算?”
“這要看豬多重,輕些的800來文,甚至500文就夠了;若重些的呢,1兩多銀子,不過大娘,你們村有人會殺豬嗎?”
陶氏點頭,“隔壁村有個老頭年輕的時候學過殺豬。”
于是,陶氏跟他說好,等買完其他東西,再去他家里挑豬。
最大頭的肉定下了,大部分的菜自家就有種的,自家沒種的,村里肯定也有人種。
想了想,陶氏直接去了醫館,進門后卻沒看見宋英,不由問:“馬大夫,宋英呢?”
馬大夫抬頭,認出了她,指了指內室:“在屋里給人針灸呢。”
屋里的其他人也都在看她,有人問:“這是小宋大夫的奶奶嗎?”
陶氏忙擺手,還沒來得及解釋,就有人道:“不是吧,我見過小宋大夫的奶奶,不長這樣。”
“這是宋英隔壁村的大娘,”馬大夫向眾人解釋了一句,又好奇地問:“你家孫子不是中秀才了么,你今兒怎么還來醫館了?”
醫館在民眾眼里到底是疾病匯聚的地方,有大喜事都是能避則避。
其他人聞言,紛紛恭喜陶氏婆媳。
陶氏笑得臉上滿是褶子,“這不明兒家里要辦幾桌席面,集市上的花椒成色不好,我想著你們藥房也有,品質也有保證。”
不沾親帶故的,陶氏一個長輩特地來請一個小輩,這不明晃晃告訴外人有情況么,所以她才尋了這么個理由,也是想要過來,以看孫媳婦的心態,看一看宋英。
馬大夫一手給病人摸著脈,一手捏須笑道:“這倒是,你去藥房,文軒在那邊,讓他給你稱。”
“好嘞,馬大夫你明兒要是有空,也來吃席呀。”
“多謝了,只是明兒怕是走不開。”
陶氏本就是順嘴提一句,也不強求,又問:“那你跟宋英說一聲,明兒回去吃席。”
這時,簾子掀開,先走出一位年輕婦人,而后宋英也端著一瓷盤銀針出來。
只見她穿著豆青色襦裙,梳著小髻,發間簡簡單單插一根別致的銀簪,亭亭玉立。
陶氏以前就知道宋英長得好,這會兒以看孫媳婦的眼光細細打量,也挑不出毛病來。
五官端正,行事沉穩,更何況還有一手厲害的醫術,看病的人都是小宋大夫長小宋大夫短的,神態語氣充滿了尊敬。
心底那點娶不到貴女孫媳的遺憾少了很多,就宋英這通身的氣派,也不比她見過千金小姐們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