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天舒云闊,圓日高懸,是個大太陽。
杏花村的稻谷基本已進入最后一輪曝曬。
晌午,李氏楊氏剛將稻谷推均勻,擦著汗回到屋里喝水去。
忽聽隔壁周氏喊,“李嬸子、楊二嫂,快出來,有人找你們。”
楊氏快步出門,發現是城里的金媒婆,頓時明白過來,忙喊:“娘,是金媒婆。”
“李大姐,給你道喜來啦!”
李氏心下高興,面上卻仍是繃著,狐疑問:“什么喜喲?”
“老姐姐你養出個好孫女,一手醫術誰不稱贊,未來孫女婿又是秀才公,以后可是要享福了。”說著,她將紅糖與茶葉都遞過去。
隔壁周氏聞言,驚訝地問:“金媒婆,你這是給宋英說的哪家?我怎么聽著這話,像是兩家已經通過氣了?”
金媒婆笑得見牙不見眼,“是梧桐村的袁家,他們兩家已有意向,就是請我來替他們跑跑腿。”
“袁家?”又一個聲音在院門外響起,李氏楊氏抬頭一看,發現自家院門外聚集了不少人,都是見金媒婆上門,好奇之下過來圍觀的,兒說話的,正是一向爽利的梅花嬸。
“袁家不是眼光高著么,打定主意要娶個……怎么會?”
要說最驚訝,當屬田獵戶夫婦,當初他家田芳到了試婚年紀,他們特意找人去探了袁家口風,當時可是陶氏親口說的,要等袁清中進士后,給他娶個能陪他吟詩作對的官家小姐。
驚訝過后,眾人紛紛向李氏楊氏道喜,得知陶氏初次探口風時已經送過兩包白糖,又連連道袁家對宋英重視。
袁家的情況,大伙兒都是知道,一個銅板恨不能掰成兩半四半花,對宋英卻是大方得很。
李氏眉開眼笑,推辭幾番后才收下,取了用紅紙寫的庚帖交給金媒婆。
隨著金媒婆的離去,宋英與袁清議親的事情如長了翅膀般,傳遍全村老小。
小香正與她爹娘在地里翻地,聞得此消息,很是高興。
袁家知根知底,不用擔心被蒙騙,宋英以前便跟著袁清學認字,兩人相處過,婚后不會處不來,又是板上釘釘的秀才娘子,真好。
其母張氏卻是怔了下,隨著宋英與羅雁行在城里扎了根,一個成了有名的大夫,一個開了鋪子,賺得盆滿缽滿,說不后悔,那是假的。
如果當初她沒有讓女兒與她們倆斷了來往,即便小香不能像宋英那般拜得名師,成為大夫,但與羅雁行般開鋪子賺錢,是很可能的。
又或者,現在那胰子鋪不止是他們三人的合伙,而是四人了。
可這世上皇帝都難買后悔藥,她只能安慰自己,那兩女子整日里拋頭露面,以后了不起也就嫁個商戶,不能嫁去講究的書香門第。
不想,袁家竟然要為他家剛中了秀才的孫子求娶宋英,這可是十五歲的秀才,瞎子也能看出前程好著呢。
附近幾個村子的人家都是眼巴巴瞅著,連上門爭取爭取的勇氣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