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四百米的水壓,自然無法模擬出它們的生活環境。
因此,為了讓這些魚類不暴死,就需要水壓模擬器的幫助。
如果模擬系統故障,水壓失控的來回變換,
魚類大片死亡事小,玻璃承受不住水壓的高速變化,突然破裂才是事大。
就在左成安以為自己難得走了一次好運時,
已經回到淺水區的隧道在淺水區繞了個大彎,又朝著深水水域延伸而去。
發現這一點,游客們的歡呼聲在耳邊炸開:
“太棒了!剛才在深水區我都沒看夠!”
“我也是,太匆忙了,這次我一定要提前滴好明目藥水……”
“急什么?我聽說前段時間水族館整改過,這條隧道被加長了三倍有余!要在深水區七進七出才結束。”
“誒?整改過?什么時候?為什么手冊上沒提啊?”
“應該是還沒來得及引新的手冊吧。這些東西無所謂,我們跟著導游走就行,他那的信息肯定是最新的。”
……
左成安:“……”
他也是剛剛才知道。
不過,為什么要設計成七次?
為了解惑,他調動‘禱言’對游客中的‘前導游’下達指示。
下一秒,
前導游開口朝著游客中那只似乎懂得很多的怪物詢問:“水族館為什么要選擇‘七’這個數字?”
那頭怪物撓撓頭:“不太清楚,聽說這個設置好像是是來自古籍‘三海演藝經’的記載?,管他的呢,好玩就行”
……
左成安發現水族館的海底隧道確實如手冊中介紹的一樣設計精妙,單向通行的路線像貪吃蛇般蜿蜒盤旋,時而爬升,時而又急速下沉。不同深度的景觀截然不同,給游客最佳的游覽體驗。
多條游覽路線的設計,也會吸引游客多多買票,多來水族館游覽幾次,去看其他隧道內的景色。
轉眼間,他已經經歷了三次爬升和下降。
懸著的心也在漸漸放下,但依舊保留著最后一絲警惕。
據介紹,因為改造后,擴張了三倍的隧道過長,為了防止審美疲勞,
十幾條隧道會在第四次爬升時,在淺海處某個淺灘匯合,形成一個巨大的水下廣場,內部分布許多有趣的小活動,撈小丑魚,扣藤壺,海鮮自足,鯨落觀察室等等……
任務中的潛水,也只是其中一項而已。
若是腳步慢一點,單單是這條隧道,一天可能都逛不完。
更何況還有規模完全不弱于海底隧道的珊瑚區、水母池、海龜表演場地這三大消磨時間的去處。
難怪在水族館內部,還會有供游客留宿的套房。
這時,左成安忽地升起一抹不好的預感,心里有些焦慮,
傳送帶正進行第四次下潛,金屬軌道發出有節奏的咯吱’聲。按照路線,下一次上升就該抵達水下廣場了,
但直覺告訴他,這次下潛有什么不對勁。
他決定不再靠緩緩前行的傳送帶移動,腳步不自覺的加快了些許,想要快速通過深水區。
突然加快的游覽,讓游客對此有些不滿,但之前已經好好參觀了三次深水區,聯想到導游的暴力,倒也沒人敢發作出來,只能在心里暗罵兩聲,再老老實實的跟上隊伍。
可該來的總會來,不是走的快些就能躲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