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總兵,說感謝的應該是我,你們常年駐守在邊關,保衛著嵐國的江山,我做什么都是應該的,我這都來晚了,感到無比的慚愧。”
說到這里,小焉寶想起來,劉總兵說他給朝廷遞過急報,但是爹爹沒有跟自己說過這事。
朝廷肯定是沒收到。
雖然小焉寶把整個京城都收進了如意袋里面,但是小焉寶安排了傳遞奏折的方法,尤其是急報。
小焉寶親自安排的,絕對不會出現任何的紕漏。
所以這瓶口關的急報沒有傳遞出去,一定是哪里出現了問題。
“劉總兵,你一共往朝中發了幾封急報?”小焉寶問道。
提到這個事情,劉啟的表情又凝重了起來。
“末將一共送出去了八封的急報,小公主不是收到末將的急報才趕來的嗎?”劉啟問道。
“我是從峰嘉關那里來的,峰嘉關出現了疫情,我去那里處理疫情,完事之后就打算把所有的邊關都巡視一遍,就來到了瓶口關,朝廷并沒有收到你的急報。”
“什么?沒收到?末將可是一連寫了八封啊!小公主今日要是不來的話,這第九封急報也發出去了。”劉啟說著又從桌案上拿起了一封都已經封好了的急報。
急報與普通的奏折是不一樣的。
小焉寶一眼就看出來了。
小焉寶把第九封急報接在了手里。
心里沉甸甸的,幸虧自己先到了這里,不然這里的將士和百姓不知道還要忍饑挨餓多久呢。
又會有多少人因饑餓而死。
這事一定得查清楚。
“劉總兵,那派出去送急報的士兵可曾回來了?”
劉啟搖了搖頭,“一個都沒回來。”
但是劉啟又解釋道:“要是不發生水患的話,第一波去送急報的人早就該回來了,但是嵐國現在到處都是水患,中途出現了什么差錯與變故都說不準,回來的慢也是說的通的。”
劉啟雖然是嘴上這么說,但是他的心里也產生了狐疑。
不然他也不會一連寫了八封的急報。
這第九封急報他打算不派傳信的兵去了,打算派自己的心腹去。
實在是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候。
不管逃難來的難民,軍中的糧食最多還能堅持三天了。
還是一碗粥里面就有幾粒米的那種粥。
“那你就一點都沒有懷疑過什么嗎?”小焉寶問道。
劉啟:他怎么可能一點都不懷疑呢,不然他也不會打算派自己的心腹親自去。
劉啟點了點頭,“小公主是覺得有人劫了末將發出去的急報嗎?”
“懷不懷疑的,查查就知道了。”小焉寶說道。
一切都要以證據為主。
“末將這就派人去查。”劉啟說道。
小焉寶一擺手,“我沒那么多時間在這里耽擱,我親自查,把你派出去的那幾個傳信兵貼身的東西拿來一樣。”
劉啟一時沒明白小焉寶要傳信兵貼身的東西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