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擺擺手,道:“朕明白,朕也就是在這與你們三個說說,對外一個字都不會說。”
方孝孺、黃子澄、齊泰三人聞言神情先是一愣,而后心中一陣欣喜。
朱允炆這話什么意思?
這是對他們三個絕對信任啊!
“陛下,燕王也會出兵嗎?”黃子澄問道。
“唰唰!”
方孝孺、齊泰兩人聞言,同時豎起了耳朵。
一眾藩王當中,朱棣絕對是最為特殊的那一個,讓朝廷忌憚。
毫不夸張的說,若是沒有此刻的朱允熥,恐怕起兵的就是朱棣了。
這個事情雖然沒有人說,但大家都是這么認為的。
“四叔沒有回信,不過,朕覺得他最后也會奉詔,不然的話,他會被藩王們給隔離的。”朱允炆笑道。
吃一塹長一智,經過這次的事情之后,他看透了很多的事情。
比如說這次藩王們入京勤王,固然能將朱允熥給打退或者滅掉,但是,卻也能讓藩王們聯合起來,形成一個小圈子。
“燕王還是不甘心啊,不過,他即便是不甘心,也沒有什么用了,以后他若是不安分,恐怕都不用朝廷出手,藩王們就將他給鎮壓了。”齊泰滿臉微笑。
“是啊,這次事情雖然十分糟糕,但是,也并非沒有一點好處,至少短時間內,不用擔心藩王們作亂了。”朱允炆滿臉感慨。
他之所以削藩,最大的原因便是這些藩王叔叔們給的壓力太大了,他怕自己哪天一覺醒來,便被藩王給奪去了皇位。
沒想到,朱允熥的起兵,讓事情走向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角度,雖然他的顏面掃地,成為了一個小丑,但是他的皇位卻因此穩固了下來。
從今往后,誰想打他,就要先問問藩王們答不答應。
“以后,藩王的問題,怕是更難以解決了。”方孝孺心中嘆息。
不過,這也是沒什么辦法的事情,現在的局面,朝廷已經沒有了更多的選擇,只能是硬著頭皮往下走。
應天府,小院內!
朱元璋神情依舊十分茫然,這兩天,他進行了自我的反思,想了很多。
比如說,如果當初他讓朱允熥繼承皇位,眼前的一切,是不是就不會發生?
“唉咱太過于注重平衡了。”朱元璋嘆息一聲,滿臉苦澀。
他選擇朱允炆做繼承人,也不全是因為朱允炆乖巧懂事,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朝堂的平衡考慮。
在他看來,皇帝想要高枕無憂,朝堂就必須要維持平衡。
由于跟他打天下的老人都是淮西人,所以,在他大明建立之后,朝堂上出現了一個龐然大物,淮西勛貴。
朱元璋深知,朝堂一家獨大這絕非是什么好事。
因此,他開始打壓、拆解淮西勛貴。
由于淮西勛貴都是跟著他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地位超然,所以,哪怕他想盡了各種辦法,盡可能的去削減、打壓,但淮西勛貴在朝堂上,仍舊是一個龐然大物。
朱元璋知道這樣下去不行,會出現大問題。
所以,他開始布局扶持新的集團。
浙東士族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在了朱元璋的眼中。
面對龐然大物的淮西勛貴,浙東士族十分弱小,兩者壓根不是一個量級的存在。
為了增強浙東士族的實力,朱元璋讓朱標迎娶呂氏,又在常氏死后,將太子側妃的呂氏抬為了太子正妃。
這一切,只因為呂氏的父親呂本是浙東士族當中的一員。
可是,淮西勛貴實在太強了。
哪怕是有了太子妃做靠山,浙東士族依舊不是淮西勛貴的對手。
正當朱元璋頭疼之時,噩耗傳來,皇長孫朱雄英病亡了。
朱元璋得知消息的時候,內心無比悲痛,但是,他在悲痛的同時,也看到了一個能夠令浙東士族快速崛起的機會。
太子妃不行,那就讓大明的第三代儲君,去當浙東士族的靠山。
他就不信了,三代人的努力,還不能讓朝堂平衡。
由此,朱允炆正式進入了朱元璋的視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