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治理官員的貪污之風,朱元璋定下了十分苛刻的責罰,但是,大明的貪污之風仍舊是得不到一點改善。
朱元璋在的時候,由于苛刻到近乎殘忍的高壓手段,貪污的問題可能稍微好上那么一點,但在朱元璋死亡之后,大明貪污的風氣直接就一發不可收拾。
終明朝一朝,貪污的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
很多人都十分疑惑,不明白明朝到底什么情況,怎么就那么多的貪官。
難道,大明就盛產貪官?
所有的貪官,全生在大明了?
其實,這個問題還是要回到朱元璋的身上,朱元璋節儉,但他同時也很摳門。
一個普通人摳門沒什么。
但是,朱元璋是皇帝,身為皇帝摳門,問題就嚴重了。
前面說過,朱元璋對官員的警惕心非常高,這就導致朱元璋根本就不信任官員。
在朱元璋的心中,官員就是他的工具人,沒有了就換一批,反正想當官的人多的是。
這不是胡說,而是真事。
大明后期的時候,有人用裝瘋賣傻來躲避當官,以至于到了最后朝廷拿著刀逼著人去當官,就特喵的離譜。
大明貪污成風的問題,說起來其實很簡單,就是官員的俸祿給的太低了,低到連養家糊口都成問題。
寒窗苦讀十幾載,這期間基本上都是家里人在撐著,結果好不容易當了官,家里的條件絲毫沒有改變,妻兒老小還是跟著吃苦,這誰能受得了?
朱元璋給官員的俸祿,低的離譜,他算得太細了,基本上剛剛好夠官員的吃喝拉撒,一絲一毫都不帶多的。
從這點上來看,朱元璋好像并不像是一個皇帝,而更像是一個優秀的會計。
朱元璋算的是沒毛病,但官員并不是一個人啊,有妻兒老小要養活。
官員的苦日子,讓商人看到了機會。
元朝的滅亡的時候,沿海的商業貿易仍舊是無比的繁榮,這就讓朱元璋產生了一個錯誤的認知,他覺得元朝的覆滅與那些只認錢的商人有關。
明朝商業貿易遭到了嚴重的打壓。
但是,商人們是聰明的,他們敏銳的嗅到了大明官員的貧窮,而后揮舞著鈔票發起了進攻。
沒有絲毫的意外,日子過的苦哈哈的明朝官員們淪陷了。
哪怕是冒著朱元璋嚴苛到堪稱是殘酷的律法,也要貪污受賄。
大明貪污的禍根,就此埋下,經大明一朝,官商勾結之事,數不勝數,這一切說到底還是朱元璋的思想沒有轉過來,他沒有將自己當成一個皇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