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州,安定。
涇河流域便像是一片葉子的筋脈,縱橫延伸,滋潤著隴東地區。
這片葉子的脈絡之上,坐落著不少漢人世族的塢堡和羌、氐等胡人部落。
胡后、胡玄輝兩姐妹出身的胡氏便是安定的大世族。
這片地域上的諸多勢力大多是傾向于北魏朝廷的,要不然北魏的官軍也不能在十二萬大軍慘敗之后,還能在此地與胡琛的叛軍相持這么久。
可惜的是,北魏朝廷已然是自顧不暇了,自然也管不了他們了。
李爽站在城墻之上,看著周圍阡陌縱橫的景象,臉上露出了笑容。
涇州安定之后,豳州歸順的消息也傳了過來。
韓陵站在了李爽的身后,手里捧著個盒子,里面裝著萬俟丑奴的頭顱。盒子上,還擺放著一疊書信。
“主公!”
李爽看了一眼身后,見韓陵手中捧著的那個盒子,沒有打開的意思。至于那些書信,也沒有看的興趣。
這些書信都是附近部落效忠的書信。
風中帶著一股血腥味,韓陵沒有理會這股血腥味的來源,他只知道,萬俟丑奴最后的請求他大概率辦不到。或者說,無法全部辦到。
所謂府兵制,其內在的核心,便是培養良家子。
當年的漢室立都關中,依靠著六郡良家子,征伐天下。
如今的李爽,也需要忠于自己的良家子。府兵便是良家子,而良家子,便是李爽在關中要培養的根基。
盡管此刻李爽麾下的府兵,不少都是年輕氣盛的游俠,或者說,社會不安定分子。
可此戰之后,憑借戰功,分了田地,得了產業,便不一樣了。
府兵制,已然起步了!
李爽之所以選擇關中,便是因為這里窮、亂、雜。
同時,這里地方的世家勢力很弱,不只是規模上,更是戰斗力上的。
與關東那動輒能弄出十數萬大軍的關東四姓相比,這里的地方勢力簡直可以說是小可愛。
如此,府兵制推行的阻力才會小很多。
城墻之下,侯莫陳崇正在訴說著自己的勇武。
盡管是沖鋒陷陣無雙的猛將,可侯莫陳崇此刻也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在一眾同齡人面前,也有著傾訴的欲望。
他的身邊,都是少年人,多是六鎮出身,都比侯莫陳崇要長上幾歲。眼見侯莫陳崇立下了大功,他們也都露出了渴望的目光。
“侯莫陳崇!”
李爽的呼聲從城墻上傳來,侯莫陳崇本能的道了一聲:
“臣在!”
“給你五百騎外加三千府兵,你去拿下高平,如何?”
侯莫陳崇想也不想,直呼道:
“諾!”
李爽又在侯莫陳崇身邊的一眾少年中挑選了幾個人。
“若干惠!”
“在!”
“梁御!”
“在!”
“達奚武!”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