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賢從原州下隴山來到了岐州,正見李爽在岐州征召府兵。
岐州城的校場上,排著老大的長龍。
幾名操著鮮卑口音的將領正在挑選著合適的人選。
挑選的標準有三項:負重、耐力和力量。
長長的隊伍之中,有胡人有漢人,可能夠通過選拔的,無疑都是年輕力壯者。
通過選拔的,登記造冊,前往一旁的兵府了。
不一會兒,一名身材魁梧的漢將走進了校場。在他面前,那幾名鮮卑將都換了漢音說話。
“這便是高昂,高敖曹么!”
李賢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真如項羽在世一般,氣力過人。
李賢看了許久,才離開,轉頭去了刺史府,投上了拜帖。
讓他有些受寵若驚的是,拜帖投上去沒有一會兒,府中便來人讓他進去了,說是唐國公要見他。
仆人將他直接引入李爽所在之地,李賢見到李爽的時候,他正在盯著一碗湯,猶豫著。
李賢覺得有些奇怪,卻只是照常行了一禮。
“在下見過唐國公!”
李爽要比李賢想象之中的更加年輕英武,他甚至有些詫異,便是這樣一個人,在虎牢關外擊敗了十幾萬六鎮軍,更能讓那些心高氣傲的六鎮將士甘愿為他驅使!
李爽卻是沒有多少禮儀,依舊再看著那碗湯。
“李賢,李賢和么?”
“正是在下!”
“當初你們兄弟在原州抵抗叛軍,敗了是吧?”
李爽看似隨意的一個問題,卻讓李賢心中有些難受。同時,他也感受到了李爽的輕視。
“叛軍勢大,我等兄弟堅守待援,最終卻沒有等來援軍,故而慘敗。”
“敗了就是敗了,哪有這么多的理由。”
李爽的話讓李賢心中一突,有那么一瞬間,李賢產生了拂袖而去的沖動。可終究,他還是忍住了。
“我欲在關中立府兵,你聽說了么?”
“聽說了!”
“我欲在關中設立十二軍府,上府設府兵兩千人,下府設府兵一千五百人,以衛關中,你以為如何?”
李賢在心中默算,整個關中的府兵加起來也不過兩萬左右,再加上李爽帶進關中的部曲,超不過三萬。
這個數量,在關中并不算多。
“在下以為,若是安撫地方,使州郡平穩,這十二軍府的府兵夠用了。可一旦有大敵來犯,國公招聚兵馬,戰事僵持之際,州郡恐有疏失。”
李爽終究是外來者,又干了這么多不惹人待見的事情。別的不說,就說李爽安置府兵的田地是怎么來的?
那些逃離的胡人,若是與當地的勢力里應外合,很容易就掀起大亂。
李爽抬起了頭,看向了李賢。
“若是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當廣結州郡之豪杰,將他們也拉進各路軍府之中,使之聚于國公大纛之下。如此,外可開疆拓土,內可保境安民。”
“說得很不錯,可我如今沒這么多土地,又該如何?”
李賢轉念一想,拱手道:
“那當分而化之,不使一心。”
“我若以你為原州刺史,你能做到你所說的么?”
李賢一聽,氣息微喘,不想讓自己看起來那么激動,數息之后,才緩緩開口:
“在下可以做到!”
“那你就去上任吧!”
這么快!
李賢沒有想到,他這剛一見面,李爽就如此信任他。
李賢的心中不禁有些嘀咕。
“唐國公如此信任在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