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
上邽。
“稟秦王,這是河州、涼州、敦煌鎮等地送來的請降表。”
派遣侯景出使吐谷渾的同時,李爽也派遣李弼前往了河西走廊,招撫著當地的胡漢之眾。
河西走廊富庶,不過卻是相對的,綠洲經濟對于水源極度需求,而當地主要依靠祁連山的雪山融水,地理因素限制了當地的農業發展,自然也限制了人口。
即使有勢力在涼州建立了國度,也缺乏對外擴張的資本。
因此,涼州等地的勢力大多依附北朝。
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地在漢武帝之時建立,這么多年來,一旦有人統一了北朝,便會想方設法控制這四地。
掌控了這四地,便掌控了河西走廊,掌控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李爽看著這一份份降表,問道:
“景和,此行順利么?”
李弼拱手道:
“有賴大王之威,此行很是順利。”
雖說涼州、河州等地的勢力對于李爽態度莫名,不少勢力對于李爽的態度甚至可以說是惡劣,可此時他們也沒有了選擇。
李爽帶兵上了隴山,平定了秦州,勢力范圍已經與河州、涼州等地接壤了。
外部勢力此刻沒有能力影響河西走廊,李弼帶著隴西的精銳兵馬前去巡撫之后,這些勢力也都選擇了投靠。
戰亂,并不是涼州等地的勢力所愿意看到的。
變成戰亂的罪魁禍首,成為被討伐的目標,更不是他們愿意看到的。
河西走廊的繁榮,還需要依靠商業。
高昌、龜茲乃至來自更遠地域的的商人,帶著駝隊通過河西走廊,前往關中等地,為當地帶來了經濟活力。
一旦戰亂,商路斷絕,涼州當地的日子也不好過。
李爽點了點頭,道:
“景和,涼州既定,我決意于秦、涼、河等地擢拔三千驍騎,隨我回長安,此外,在秦州、涼州、河州等地設立折沖府,簡拔戍衛,屯守各鎮、馬場。”
涼州、秦州乃是重要的產馬區,所謂西涼大馬,甲于天下。
如今李爽占據了這里,自然不會缺少戰馬。
讓李弼的意外的是,李爽一下子要擢拔三千驍騎,要知道,此刻的長安城中,也只有七千驍騎。
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跟隨李爽的漢人部曲,還有少部分是六鎮的精銳。
長安的驍騎乃是關中最為核心的戰力,序列甚至在十二軍府的府兵之上。
一下子多了三千騎,帶來的影響可不只是軍事上的。
李弼已然明白,李爽掌控隴右等地的決心。
“臣明白了,只是抽調了這么多的壯勇,恐怕對于周圍的羌、胡部落的威懾會降低,不好管束。尤其是吐谷渾那邊,侯景還沒有回來,不知道具體如何?”
李爽一笑,從桌上拿出了一張紙,遞給了李弼。
李弼看著紙上的內容,面容變得凝重。
“軍功勛爵制?”
這份紙上記載著是關隴之地的軍功勛爵晉升的初步構想,描述了一個普通的士兵從獲得最低等級的武騎尉到最頂級的上柱國的詳細的路徑,以及相應的勛位能夠享受到的待遇和權利。
軍功十二轉,功名只向馬上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