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還沒有具體的,經濟想要發展,無非是生存環境穩定,商業金融穩定,那么反過來就是不穩定,我覺得可以從這方面入手。”顧硯聲小小的提示一下。
方法得讓周部長自己想,最大的鍋得他自己來背。
別整的像是他顧硯聲要搞壞上海的經濟一樣,他不是這樣的人。
顧硯聲陪著倆人思索了會,討論了會。
討論的結果就是,事情還真沒那么樂觀。
兩步路走,一步是重慶分子搞破壞,搞的上海大亂,這個是現在進行時,但是李世群對他們的打擊也很兇,想要從這個層面讓上海大亂沒太大的進步空間。
剩下就是單純的經濟崩潰。
現在上海在興亞院的治下,分區治理,想要搞垮全上海經濟,還不讓日本人發現是他們故意搞的破壞,還真不是那么容易。
思考了會散場,先就這么著,可以先看日本人出招,再慢慢想。
沒過兩天,日軍大本營的戰略規劃落地。
為了加強對華北,華中,華南方面戰場的統一指揮,組成中國派遣軍,以西尾壽造為總司令,板垣征四郎為總參謀長,總司令部設在南京。
命令第十一軍司令官岡村寧次,集結十幾萬軍隊進攻長沙。
一般人單看報紙就兩條信息,日軍大本營改組軍隊,岡村寧次進攻長沙,看起來好像就是一次權力的更替。
不過顧硯聲這種當事人看起來,這里面的意圖就很明顯,板垣在以打促和。
第一步就是施壓老蔣,板垣的恩威并施,倒是玩得挺溜。
9月是秋收季,長沙又號稱天下糧倉,這個時間打長沙,目的很明顯,就是要搶糧,就是要嚇壞老蔣。
一箭雙雕。
那下一步就該是接觸了。
看了下美國報紙。
美國人對于日軍放棄進攻蘇軍的原因有了更細致的調查。
絕不是什么打不過導致的放棄不打了。
日本人其實還想繼續打下去,哪怕在蒙古被蘇軍揍成了豬頭,板垣之流的日本軍官為了不擔責,不下臺,照樣在調遣外面的關東軍去蒙古支援。
而突然撤軍放棄不打就一個理由。
蘇德居然在8月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這件事情日本人打到現在才知道。
這就導致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日本一直想和德國夾擊蘇軍,現在戰略意圖根本不可能實現,單挑打不過,所以必須撤軍。
而根據美國人在日本內部得到的情報,這個消息被日本外務省探知,傳到軍部,日本陸軍感覺天都塌了。
他們在想著和德國人會師,結果被德國人背刺了,連簽署這么大的協議都沒有通知他們。
以至于蒙古死的這么多帝國軍人白死了,而且陸軍的長遠戰略都被全部推翻。
這也就導致了天皇震怒,陸軍馬鹿的頭目板垣,被發配戰場戴罪立功。
海軍為此還舉行了酒會慶祝,慶祝陸軍的失敗,然后被陸軍找上門打了一架,然后也被天皇罵了。
消息邏輯很縝密,顧硯聲看這份報紙就一個感受,美國人的情報很強,這個報紙的消息來源居然知道這么多東西。
顧硯聲看了下編輯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