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立下大功的皇子,才能封王。
王爵,分為親王、嗣王和郡王三等。
即便郡王是第三等的王爵,那也是王爵。
相比于那些沒有封王的皇子,方恒算是走到前頭了。
比方恒年長兩歲的八皇子,至今還是皇子,還沒有封王呢。
今日方恒算是搶先一步,成了郡王。
除了王爵之外,還有……
【培育圣皇稻,氣運+10000點!】
【封郡王,氣運+10000點!】
兩萬點的氣運,才是方恒最大的收獲。
足夠方恒祭煉出兩道金色命格。
培育圣皇稻,是做大蛋糕,得到了氣運。
并且隨著圣皇稻的推廣,會源源不斷地給方恒送來氣運。
這相當于現金奶牛。
推廣圣皇稻,是一件辛苦且艱巨的事情。
很多人以為,百姓知道圣皇稻的消息后,便會搶著改種圣皇稻。
其實,恰恰相反。
百姓非但不會搶著改種,甚至還會抵觸。
反倒是鄉紳地主,對于種植新品種的作物,非常上心。
因為鄉紳地主手中土地眾多,撥一兩塊地,用來種植新作物,他們完全負擔得起。
新作物種植,不是一蹴而就的。
可能因為種子,也可能因為種植技術,導致歉收甚至是絕收。
對于鄉紳地主來說,不過是少吃幾頓肉而已。
但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可能就是賣兒賣女的下場。
因此,對于新作物,老百姓一開始往往會非常抵觸。
直到……
看到鄰居因為種植了新作物,豐收了,發家了,才會有改種的動力。
方恒獻上圣皇稻,就是打算借雞生蛋。
借助朝廷,推廣圣皇稻。
隨著圣皇稻的推廣,他會源源不斷地得到氣運。
至于封郡王,則是分到了更多的蛋糕。
有王爵的皇子,和沒王爵的皇子,可不是同一個概念。
今日圣皇稻出世,獲益最大的當屬方恒。
其次,便是農部尚書劉嵩。
至少,劉嵩,自認為如此。
劉嵩上前一步,拱了拱手,對元初帝說道。
“啟稟陛下,推廣圣皇稻,刻不容緩。”
“臣自薦領命,下地方,推廣圣皇稻。”
“大乾七十二郡,但凡有一郡沒有種植圣皇稻,老臣便不回中樞。”
劉嵩自告奮勇的時候,心神激蕩,難以遏制。
推廣圣皇稻,這可是功在千秋,名垂青史的機會。
在中樞勾心斗角,爾虞我詐,哪里比得上下地方去推廣圣皇稻?
對于劉嵩來說,此時他是一刻都不想在玉京城停留。
很不利插上翅膀,立刻飛到地方去。
在他看來,推廣圣皇稻的人選,非自己莫屬。
推廣圣皇稻,本就是農部的事務。
自己這個農部尚書,再合適不過了。
總不能,由左相去推廣吧。
若是左相要搶走推廣圣皇稻的機會,那左相一黨的小弟,可要寒心了。
推廣圣皇稻,舍我其誰?
戶部尚書嚴子騫也有些心動。
這明擺著要名留青史的機會,他也眼饞。
看向右相,只見右相隱晦地搖了搖頭。
潛臺詞就是。
爭不過的!
左相勢大。
推廣圣皇稻又是農部的事務。
怎么爭?
天時地利,都在農部尚書身上。
元初帝眸子微動,眼神閃爍兩下,淡淡地說。
“推廣圣皇稻,事關國運。”
“諸位愛卿,上個陳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