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看了看,大多數家具是普通木料打的,有些上了油漆的,雖然掉漆,他也不好判斷。
唯一認出來的就是兩張紅木圈椅,可惜有些破損,還是雞翅木的,不怎么值錢。
周遭看了一遍后他便離開了家具區。
來到商店中央,那位老者依舊專注地盯著瓷瓶,老者身后的陳列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瓶瓶罐罐,好東西還是不少呢。
王小北低頭留意到瓷瓶上的款識,就知道是什么東西了。
“清同治青花纏枝蓮紋賞瓶。”
王小北聳了聳肩,沒有了興趣。
這個年代很少有仿品,眼前這個很可能是真品,不過價錢并不高。
這種瓶子是皇帝為賞賜而專門燒制的,始見于清雍正年間,纏枝蓮紋比較多見,如果是云龍紋瓶子,那可就是值得放博物館的存在。
他現在手上也沒啥錢,現在就開始收藏沒有太大意義。
而且空間大小有限,現在要弄,最好弄精品才不占地方。
可能是聽到王小北的話,那老者斜眼瞥了他一下,略帶驚奇地問道:“哎呀,小同志,你能認出這上面的字,還知道是同治年間的?”
那必須的!
如今的文字還是繁體,近兩年才逐漸過渡到簡體字,稍微瞅幾眼也就認識了。
再說王小北前世苦練過毛筆書法,一般的字還是認識的。
“之前看到有人家里用這個插花。”
他邊說邊環顧四周的貨架,上面確實有些寶貝,但眼下對他而言并不急。
不過出于好奇,他還是問了一句,“大爺啊,這東西多少錢呢?”
“三塊五毛錢,你要嗎?”老人淡淡一笑。
“我就隨便問問,暫時不買。”
他擺了擺手,走向生活日用品區。
現在不急,等日后這種東西滿大街都是的時候再考慮也不遲。
老人看王小北走遠,又繼續專注地打量著手中的青花瓷瓶,最后慎重地將其歸回原位。
這時候王小北來到了舊書堆前,城里就有書店,所以沒有多少。
幾個年輕男女正在挑挑揀揀。
走近一瞧,嘿,這里還真是藏龍臥虎。
自打穿越到這個世界以來,也就偶爾在學校里蹭看公社孩子們的連環畫解解悶。
這里也有一些連環畫,更多的是一些出版書籍。
四大名著赫然位列其中,也不乏一個現代作家寫的長篇小說。
此外還有不少國外翻譯過來的書籍,《紅與黑》、《罪與罰》等,涉獵廣泛令人目不暇接。
王小北隨手翻開幾本內心暗喜,于是轉向旁邊的嬸子,笑著問:“嬸子,這個書怎么賣啊?”
大嬸還沒說,邊上一個少年已經搶先答,“每本都不一樣,薄冊子就幾分錢,厚點的兩毛錢上下,洋書要貴一些,差不多五毛吧,你要哪本啊?”
“這樣啊,謝謝。”王小北道了個謝,隨后就挑選起書來。
他發現這些二手書的價格,僅僅是新書的一成,相當實惠。
一番精心挑選后,他總共挑出了20多本書,估摸著足夠自己消磨一段時間,這才心滿意足。
將選好的書暫放一旁,王小北又走向了舊衣物區域。
這里的衣物雖然舊,但大多由耐磨耐穿的好料子制成,大部分沒有明顯的破洞或只是打了幾個補丁。
考慮到上次柯秋露給了不少舊衣服,再買衣服還需費盡口舌解釋,倒不如節省下這筆錢買點好吃的回家。
最后他停在舊鐵鍋前,都是些生銹的鐵鍋,一看就知道不能再用了。
本來不想買的,可是想到潘嘉平說讓每個人帶一些鐵器到學校,于是心中一動,拿起了兩口小鐵鍋。
老者打量了王小北一眼,關心地問道:“你真的要買嗎?你父母呢?”
“他們去我大姨家串門了。”王小北語氣自然,“這兩口鍋我也要了。”
聽到這話老者沒有再深究,拿出算盤巴拉了一下。
“書二毛五分,一毛四分……兩口鐵鍋總共是一塊,加起來一共是八塊三毛八分。”
王小北在心中快速估算,倒也不貴,畢竟他選的都是厚書,一本算下來就是三毛錢。
給了錢,王小北也沒急著離開,而是看著老者。
“怎么啦,小同志,是我帳算錯了嗎?”老者見王小北只盯著自己看,還以為自己算錯了賬。
王小北遲疑了一下,略帶羞澀地笑了笑道:“沒算錯,大爺,我只是想向你請教一下,你認得這字嗎?”
說著,王小北便從衣袋中抽出一張紙,上面臨摹著四個字,這是他從空間那本書中摘錄并重新組合的字。
“哎呀,這是小篆呢!”
看著紙上那繁復的筆畫老者微微一愣神,趕緊將紙張捧在手中,調整了下鼻梁上的眼鏡,聚精會神地研究起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