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北把剛掰好的玉米丟到竹籃子里,看著王志勇說道:“要不你再找別人問問,我聽人說,現在公社里能耐人多,你可以去試試。”
王志勇撇了撇嘴,沒有再說話。
他叼著煙,吊兒郎當地扒起了玉米。
小西也在一旁扒著玉米。
這時,記分員雷子民走過來。
他是49年之后遷來這里的外來戶,雖然只讀過一年小學,但也算認識幾個字,被任命為記分員,協助會計工作。
每天的工作就是,監督大家干活,這工分可不是人過來了就有的,得干活,還不能偷懶。
他看到王志勇沒去地里砍玉米,而是坐在苞米堆旁,于是道:“志勇,你在干啥呢,你今天的任務是砍兩畝地的玉米,必須完成!”
王志勇嘿嘿一笑:“子民叔,我還是留在這里扒玉米吧,就別去砍了。”
雷子民一聽,臉色一沉:“如果你再這么偷懶,那我就去找隊長,讓他取消你的工分,以后你就吃基本口糧,飯票也按這個發。”
王志勇一聽這話,只好不情不愿的從地上爬了起來,走到地里。
吃基本口糧意味著他的糧食要少三分之一。
楊小樂在旁邊聽著,完全不明白飯票是什么意思。
目前的食物供應是逐步進行的,并借鑒其它地區早先成立公社的經驗。
糧食被分成了兩種,一種是基本糧,一種是工分糧。
年收成的糧食按十份分,其中七份為基礎糧食,其余三份需通過工分獲取。
換句話說,就算你什么都不做,至少也能拿到七成的基本糧食。
糧食上限是三百六。
當然,這里指的是小麥大米等干糧,不夠的話,就用玉米和紅薯代替。
不過,各個地方的具體標準不盡相同,依地域劃分。
這里說的三百六指的是成年勞動力。
至于孩子,那就另當別論了。
這和以前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是不一樣的。
想到這里,王小北開口問:“子民叔,那飯票是怎么算的啊?我每天都在上學,對這些東西不是特別了解。”
本來要走的雷子民,一聽這話,便停了下來,解釋道:
“領導說了,從現在開始,我們每個大隊都要按照城里的標準來分糧食,發飯票,這樣大家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打飯了。”
聽到這話,楊小樂微微頷首。
辦法雖好,卻為時已晚。
也不知道這一季的收成會怎么樣!
希望靠著北平的他們,日子能稍微好過點吧。
但王小北忽然想起一件事,問道:“子民叔,我妹妹和母親進城后,他們以前賺的工分怎么辦?我爸跟我們,還留在這邊呢。”
雷子民思索了片刻,最終還是擺了擺手,“我也不知道,我只是負責記分,具體的情況你可以去問一下隊長。”
“嗯,好吧,回頭我讓我爸去問問隊長,多謝你了,子民叔。”
楊小樂笑著道謝,心里想著等有機會,一定要讓王家和去打聽打聽。
雷子民應了一聲,帶著幾個生產隊僅有的幾個手電,開始在農田里巡視。
有的人,就是要逼一逼。
即便催也沒有用。
小西一邊扒著玉米,一邊笑瞇瞇地看著王小北,“哥,昨晚進城,看到咱家新房了,真好看,不過家里沒有炕,冬天怕是要凍壞了。”
楊小樂頷了頷首。
不過話說回來,北平天氣寒冷,一般人都是燒炕的,據說在清代中期,北平就開始有土炕了。
他們那個大院的房子,怎么沒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