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情況就是這樣,估計得熬到夏收才有好轉。
王小北想了一下,關心地問:“潘老師,你家里糧食是不是都吃完了?”
潘嘉平擺擺手,“倒不至于,撐個一星期應該沒問題。好了,你忙你的,我再去別處轉轉。”
“對了,有空記得來老師家坐坐啊!你這小子搬進城了,也不常來看看我。”
聽著潘嘉平的話,王小北嘿嘿一笑:“成,等哪天我一定去你那兒串門兒。”
“那就行,我先走了。”
潘嘉平揮手告別,騎著自行車,漸行漸遠。
目送潘嘉平離去,王小北心中盤算起來。
他并沒有徑直回家,而是調轉車頭,朝前門大街方向騎去。
上次潘嘉平無意間說的住址,他現在還記著呢。
按照潘嘉平所說,家里糧食僅夠維持一星期,而那段時間恰好是過春節。
倘若其間買不到糧食,這個年怕是過得不踏實。
不過,以潘嘉平的性格,他若明著送糧食過去,對方定然不肯接受。
他之前收下潘嘉平給的那些稿費,內心一直有些愧疚,那并不是自己的勞動所得。
王小北蹬著自行車,根據記憶,一路打聽,終于找到了潘嘉平的住處。
他停好車,手中提著一個面袋子走進了這個大雜院。
“嘿,你找誰呀?”
一個十來歲的半大小子,瞅見王小北的身影,立刻走上來,語氣中帶著幾分警惕。
王小北目光掃了一下大院,回答道:“我想找潘嘉平潘老師,我是他的學生,特意來看他。”
少年一聽,臉上的戒備瞬間消散,轉而朝西廂房揚聲喊道:“嬸子,有人找潘老師!”
話音一落,王小北的視線便定格在一個正在灶臺前忙碌的30多歲婦人身上。
婦人聽見喊聲,停下手中的活,用抹布輕輕擦著手,看向王小北,臉上露出笑容。
“你是來找嘉平的啊!他剛好出門買糧去了,很快就回來,先進來坐會兒吧!”
婦人的嗓音溫婉,讓人如沐春風。
王小北笑著點頭,大步走向門口,將手中的面袋放下:“師娘你好,這是潘老師買的,讓我順道送回來,你自己拿進去吧,我家里還有事,得趕緊回去。”
鄧柔靜聽完,不疑有他,連忙說:“太感謝你了!進來喝杯茶再走吧,晚飯也快做好了,一起吃頓飯吧。”
王小北擺擺手,笑著說:“不了不了,家里有急事,改天我再過來。再見!”
說完,他轉身離去,步履匆匆。
鄧柔靜望著他消失在院門的身影,心中雖有些許疑惑,但并沒有多想。
然而,就在她彎腰提起面袋的一剎那,腦中突然閃過一絲異樣的念頭。
不對勁!
潘嘉平在公社教書,怎會有城里的學生專程過來看他?
而且,這面袋里的東西……
鄧柔靜解開袋口,只見里面裝著10來斤精面粉,20斤左右的玉米面,還有一塊肥瘦相間的臘肉。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鄧柔靜滿肚子困惑,但礙于院子里有人,不便細問,只好默默地將面袋搬回家中,決定等潘嘉平回家后再問他。
……
王小北蹬著自行車,如風一般騎回家。
剛進大院,就聞到一股香氣,家家戶戶正在做晚飯。
自家門口,爐子上的鐵鍋里傳來陣陣魚香,直往鼻子里鉆。
“三哥!三哥!”
小菊手里拿著一個包子,興沖沖地跑來,“周嬸子做的酸菜包子好好吃,我特意給你留了一個,不然全被小西給吃光了!”
王小北接過大包子,還是熱的,又看到小西正眼巴巴地盯著包子。
他嚴肅地對小菊說:“以后不能一口一個‘小西’的,他叫你小妹,你就該叫他哥,別沒大沒小的。”
兩個人又沒深仇大恨,只是爭口吃的而已。
“聽到了吧?以后都得喊我哥。”
小菊一聽,撇撇嘴,臉上寫滿了不愿意。
看到小西瞬間揚起的得意笑容,只能無奈地應道:“哦,知道了!”
小西的喜悅還沒持續多久,就被王小北的一句話打回原形:“行了,這包子你自己吃吧,我不餓,今晚家里吃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