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這多菜?”杜大爺顯然也被這個數字驚到了。
在這大院里,能整出八個菜來過年的,也就雷大爺家了,杜大爺一直保持六個菜的傳統,已算得上院內條件好的了。
杜大媽肯定地點點頭:“沒錯,我仔細數了,至少十個。”
杜紹輝吃著菜,笑著插嘴:“媽,你操那份閑心干啥!你忘了,那些野味、豆腐什么的,都是王小北自個兒捯飭出來的。人家有這手藝,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唄。”
杜大媽撇撇嘴:“我就是隨口一說,又沒說他們不好。”
杜紹輝和媳婦交換了個眼神,默契地笑而不語。
人多的地方就有是非,這年頭家里邊,無非就是比誰家孩子有出息,比誰家日子過得好,說來說去就這么回事。
不止杜大爺,整個大院都彌漫著對各家過年的討論,王小北家自然成了焦點之一。
當然,話題并非全圍繞他們,還有別的人……
張美英邊吃飯邊打量著王小東,忍不住念叨起來:“老大,你也該考慮成家立業了,什么時候給媽添個大胖孫子啊?”
王小東被母親這么一說,臉上泛起一抹不好意思。
王小北見狀,忙打圓場:“媽,大哥過了年才十七,就算當初報戶口時提早了兩年,戶口本上也才十九,你就甭操這心了。”
“城里不像鄉下,不到法定年齡哪能結婚呢。”
當年統計戶籍時,由于管理較為混亂,為了能讓王小東盡早賺工分,家里特意將他的年齡虛報大了兩歲。
這種現象在農村極為普遍……
“哎呀,也就剩一年嘍!”
張美英的話音剛落,王小北便笑瞇瞇的搭腔:“你看你,要真抱上孫子,那你的班兒還上不上呢?”
話說這年月,工業尚不發達,工作崗位實屬稀缺,城里多半就是單職工家庭。
雙職工雖然也有,但也絕非尋常百姓家輕易能實現。
張美英聽到這話,心頭一陣糾葛。
片刻,她低聲嘟囔:“總歸比不上你大哥成家立業要緊。”
王小北輕輕頷首,對此并沒有多說。
家中沒人照看孩子確是個棘手問題,未來母親或大嫂勢必要有一人不能工作。
然而,他一點都不擔心。
畢竟,憑他的能力,養活一家人都是易如反掌的。
“來來來,發壓歲錢啰!”
王家和拿著錢,滿臉堆笑地招呼著。
此言一出,滿屋人頓時目光灼灼,滿懷期待。
小西按捺不住好奇心,忙問:“爸,給多少呀?可別又是往年那一分錢吶!”
家境再艱難,王家和每年除夕也會給每人分發一分錢壓歲錢,這個傳統雷打不動。
一分雖少,卻也可以在代銷點買上幾顆糖果。
“每人2毛!你大哥已經工作掙錢了,就不給了啊!”
王家和大氣的說,拿著兩毛錢遞到王梅手中。
王梅歡歡喜喜的收下,小西小菊也是美滋滋的收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