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一下,鄒德宇點頭道:“倒也可以這么說,其實是擺動式電子手表。”
王小北眉頭一皺,有些沒理解。
見狀,鄒德宇笑著說:“這是瑞士的一家實驗室在四年前研發的成果,今年才走入量產階段,在瑞士也還是新興產業。”
“我有一個同學正在瑞士那邊留學,便問我是不是想做。”
說完,鄒德宇目光炯炯地望向王小北:“怎么,王先生也感興趣?”
他還在納悶王小北是怎么知道‘電子手表’這一個詞的。
王小北這才明白過來,原來并不是想象中的數字顯示手表,而是指針式的,與后世那些融合電子驅動的傳統指針款式一樣。
他想了想,頷首道:“的確有點興趣,只是不知這種手表的外觀怎么樣,與港島這邊的價格相比有什么優勢,以及初期投入成本要多少?”
鄒德宇組織了一下語言,回答說:“總的來說,成本比現下流行的機械手表低很多,常規機械表成本通常在60港元左右。”
“而電子手表雖然初期投入較高,但隨著生產規模擴大,成本將逐步下降,可以控制在20塊以下,總投資預計為60萬左右。”
“竟然能這么便宜?”
王小北聞言,臉上浮現出狐疑之色。
鄒德宇沒有隱瞞的說:“關鍵在于合理分工,手表殼與普通三層機芯的齒輪可外包加工,我們只要牢牢掌握核心技術即可。”
“如此一來,既能降低成本,又能確保產品質量。”
鄒德宇從王小北那番探詢的話察覺到了濃厚的興趣,后者顯然也察覺到他的表情變化,嘴角微揚,半開玩笑地道:
“鄒先生,咱們倆要不聯手試一試?你還需要多少資金?要是你錢夠,這話權當我沒提。”
鄒德宇并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在心里琢磨起來。
原本,他對與人一起合資是沒有興趣的,畢竟投資并不是很大,若非家中出了點問題,他自己完全可以拿出這筆錢。
并且,一開始他不過是抱著試試水的心態。
家里發生情況后,他才打算以鐘表業為突破口。
然而,對面的王小北才剛剛認識,見了三次面,很不了解。
一旁的魏妙顏察言觀色,沒有插嘴。
王小北看出了鄒德宇的猶豫,繼續道:“我只出錢,不干涉公司具體的運營。”
就像風投那樣。
這種模式早就有了。
果不其然,鄒德宇還是知道的,眼中閃過一絲光亮,繼而以夾雜粵語的英文問:“王先生打算……”
王小北聽得一陣頭大,本就費力理解的粵語中還蹦出個英文詞匯,不禁苦笑道:“能不能改用中文?”
鄒德宇略顯尷尬,迅速調整道:“不好意思,我是問王先生是不是只是做風險投資?”
王小北點頭,解釋道:“我在海外產業很多,很少在港島這邊,沒有時間參與到日常管理。”
這種投資方式,絕對是當前最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