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日子,真是他所向往的嗎?
反之,要是他按部就班的這樣讀下去,他或許能親眼見證這個時代的風云變幻,未嘗不是另一種體驗與收獲。
那三四年間,學生基本無人敢惹。
不光城里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出去都沒人問東問西的。
等到自己玩的差不多了,就提前找份工作,參軍、加入建設兵團或是響應號召去做知青,想怎么樣都行。
沒必要早早把自己拴在單位的小格子里,拿著幾十塊錢一個月的工資,枯燥無味。
單位里頭,又盡是些整天積極表現的人,看著就心煩。
就算弄掉了張三,后面還有李四。
心里面想著,王小北也沒有立刻決定,反正現在時間還早,到時候高中畢業,一樣能找到工作。
王小北坐在下邊,靜靜聽著錢承福的安排。
沒過多久,教室便熱鬧起來,原來是新書到了,自然有一幫同學主動幫忙。
借著這股熱鬧勁兒,王小北也開始打量起班上的同學來。
這班級攏共有50多名學生,他的座位算是中間偏后。
單從同學們的衣著上,便大致能估摸出各家的條件如何。
畢竟剛過完年,開學頭一天,幾乎都是穿家里最好的衣服來學校的。
除了有幾個人身上衣服帶有幾個補丁,別的人要不就是穿著新衣服,穿舊衣服的也洗的很干凈,與鄉下學校真可謂云泥之別。
“哎,錢老師,課程表上怎么不見周六的安排呢?”
正想著,前排有位同學盯著黑板上剛寫好的課程表,疑惑地向錢承福提問。
錢承福將粉筆輕輕放回桌上,面帶笑意地向大家解釋道:“這是上級的新精神,生產要大步飛躍,教育也不例外嘛。”
“從本學期開始,每年的上課周數將由原來的三十八周調整為三十四周,換句話說,以后每周六的半天課程,大家可以不用來學校啦。”
“哇噻!真是太好啦!”
此言一出,教室里炸開了鍋,學生們激動得手舞足蹈。
王小北安靜的聽著。
不單是鄉下在飛躍,城里也正經歷著類似的飛躍。
他看了看錢承福準備的課程表,內容豐富多樣:算術、地理,體育、美術……
當然,重頭戲還是算術跟語文,別的課程每周只有幾節課程。
時間也很悠閑,早晨八點到校,三點五十分放學,午間有2個多小時的休息。
這里沒有所謂的“內卷”,沒有無謂的內耗。
孩子們上學,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眼中那份“聰明勁兒”或者是不是讀書那塊料。
除了老師布置的一些作業,其余時間幾乎玩。
王小北這邊琢磨的時候,講臺上各科教材已經分門別類,同學們有序排隊,依次領取屬于自己的新書。
他隨人流走上前,領了書走回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