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記得上次買的,按品級來算,應該是第二檔的。
于是,他問道:“何經理,那個你說的第二等級的,還沒到寶石級的,能弄來多少?還有,得多長時間能到手呢?”
何經理無奈地擺了擺手:“王先生,這個真沒法給你準信兒。畢竟這是進口貨,那邊的產量和規格我們這邊沒法控制。”
“再加上從我們這兒到波斯得走海路,一來一回的,選貨、運輸這些前前后后準備,最快也得一個季度,中間變數可不少。”
聽了這話,王小北心里盤算起來。
時間確實不短。
而且整個過程變量太多。
硬要個確切答案,也是難為人家了。
思考片刻,他提出了建議:“何經理,我先留2萬港幣作為定金,貨值不超過30萬港幣的,有多少我都照單全收。給你們六個月時間準備,你看怎么樣?”
何經理聞言,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今天真是碰到大客戶了。
三十萬港幣的交易,可不是個小數目。
更別提剛才那兩個擺設……本來就是店里價格偏高的,一直沒有出手。
他遲疑了一下說:“王先生,這事兒我一個人可沒法決定,得上報給公司,開過會之后才能給你回復。”
王小北一聽這話,輕輕擺了擺手。
做不了主你還來跟我談什么。
還得開會決定。
這便是體制僵化的寫照。
想當初改革來臨的時候,國企就是這個情況。
銷售部門發現了一個爆款產品,但生產需經層層開會批準,快的話幾個月,慢的話幾年。
等到通過的時候,早已經不受歡迎了,錯失良機。
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在這種地方,講究少做少錯,都怕擔責任。
王小北琢磨了一下,反正這東西自己不急,微微頷首道:“也好,過兩天我再來,如果有進展,直接發電報給我。”
“哎,多謝王先生體諒。”
事情敲定,王小北留下了柯秋露家的聯系地址。
接著,二人走出會議室,迎面遇上等候已久的小趙。
“王先生,這是你的兌換券副票,請核對一下。”
小趙遞上一疊副票。
王小北接過,說了一下。
這僑匯券附帶一系定量。
一百元可兌換糧食12斤,紅糖兩斤等等……
6000塊換算下來,光是糧食就近千斤,其余物資更不必說。
只是這東西只能外國人與海外華人用,普通人都進不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