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能一樣嗎?你多大,我多大?你是一天上課,我這每天就1小時的學習,還得干活呢。”
張美英聞言,沒好氣地瞪了小西一眼,嚇得小西抿抿嘴,不敢再接茬。
這時,王小北注意到冬秀在一旁出神,心中生奇,便隨口問道:“冬秀,最近你總是心不在焉的,怎么了,是池老師批評你了嗎?”
這幾天,這個現象王小北早已經注意到了,只是一直沒有開口問。
今天,念頭一閃,索性就把這疑惑說了出來。
冬秀和小西同班,按理說在學校里應該不會受到欺負才是。
聽到問,冬秀抿緊了唇,眼神閃爍了幾下,最終還是擺手:“哥,我真沒事。池老師雖然嚴格,但心很好。”
王小北聞言,眉頭微皺,琢磨了一下試探著問:“是你姐來信,說家里有難處嗎?”
冬秀前些天收到家鄉的信,多半是因她之前寄信回家的回信。
除了學戲和家里,實在想不到還有什么能讓她掛心。
王小北一般不會窺探他人隱私,而冬秀又只字未提,所以他也不清楚具體情況。
這次,冬秀沉默了,沒有說話。
見到這一幕,張美英心中也有了數,連忙向冬秀問:“冬秀啊,有啥事就說吧,大姑給你想辦法。你不說,我們怎么幫得上忙呢?”
冬秀只是微微一笑,再次擺了擺手,依然守口如瓶。
王小北心里快速盤算,恍然明白了大半。
近期北平的物資供應雖未見明顯好轉,但好歹停止了持續下滑的趨勢,這背后自然少不了各地的支援。
而這一切援助,都不是無償的。
他記得早年為了保障北平、申城這樣的重點地方,曾有多次大規模的糧食調配,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巴蜀調糧。
在巴蜀,幾乎沒人不知這段歷史。
當然,承擔重任的不僅僅是巴蜀,還有豫州、池州等地同樣做出了巨大貢獻。
想了一下,王小北試探性地問道:“是不是冬蓮姐那邊糧食緊缺了?”
冬秀即便心性樂觀,身在異鄉寄人籬下的滋味總歸難以徹底釋然。
如今她沒有收入來源,生活全靠王小北一家人的照料。
要是老家遇到了難關,冬秀定是不愿輕易開口增加負擔。
聞言,冬秀沉吟了好一會兒,終是微微頷首:“嗯,姐夫家現在困難,我……我實在想不出法子幫他。”
說完,她低頭不語,陷入了沉默。
張美英聞言,心緒不由飄回了老家,輕嘆一聲道:“唉,現在的情況,每個人都顧不上自己。這城里的糧票,在老家又派不上用場。”
“明天我想點法子搞些全國通用的糧票,你給家里寄去好了。”
說完,她眼神中滿是擔憂:“也不知家鄉那頭現在是啥光景。”
盡管與大嫂關系不和睦,但血脈的聯系,卻是割舍不下。
一旁的王小北眉頭微蹙,心中也在盤算著。
他這么時間以來也都在尋找門路,希望能為老家送去些糧食,可實施起來困難重重。
就算他把空間的糧食拿出去,給那邊寄過去,但最后能不能落到手里還是個問題。
“媽,爸現在不在餐館做工了,全國糧票更不好弄,你就別操心了,讓我來想辦法。”
王小北望著張美英,心中已經有計較。
以往外來務工者涌入城里,王家和每個月勉強能弄到幾十斤的糧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