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鬧騰,多半是雷鑫全出馬,畢竟那是一家人自家的事。
可今天孟盈發難,卻是頭一遭。
今天這事兒要是擺不平,往后可就是徹底撕破臉皮,大家的日子都別想好過了。
想到這兒,他目光轉向張美英。
放到后世,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恐怕會是懦弱。
但這何嘗不是那個時代,多數乃至絕大多數媳婦的真實寫照,無論是親媽還是后媽。
張美英在一旁自言自語:“我就那么隨口一提,你還當真了不成?我還能真跑去跟人家嚼舌根?”
說完,又是一聲長嘆:“也不知道雷大爺家這日子到底怎么過下去喲。”
王小北聽完,漫不經心地嘟囔道:“事情明擺著嘛,要么倆邊孩子一塊兒照顧,要么就別沾手。”
接著他侃侃而談:“要是兩邊一塊照顧,各家分攤費用,等于自給自足。要是全都不插手,那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將來他們敢不盡孝道?”
“到時居委會肯定會上門做思想工作。”
張美英卻不以為然,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說得輕巧,真要兩家都照顧,老二家哪會樂意?還得掏腰包,他們家就雷鑫全一個掙錢的。”
“反過來,要是全都不照料,老大那邊也該有意見了,家務活計堆起來,不就拴住一個人了嗎?”
家里孩子們雖都上了學,但每天三餐,特別是午飯,總要比別家慢上一拍。
畢竟,做飯是需要時間的。
中午六十分鐘,能忙活啥?
這就是有人幫襯與自己養娃的差距。
王小北聞言,肩膀一聳,“還有個法子,雷大爺兩口子補貼點,幫忙帶孩子,還不收錢,這樣皆大歡喜。反正一共就六口人,跟咱家情況差不多嘛。”
張美英咂咂嘴,“別操心別人家的事了。”
這話題便就此打住。
她轉眼望向王家和,忽有所思:“誒,當家的,眼看就要過年,咱們是不是少了一張全家福啊?”
王家和聞言,看了一下,緩緩點頭:“是該照一張全家福。等我下次回來,咱們就去,就拍個八寸的吧,十二寸的實在太貴。”
張美英點頭贊同:“十二寸確實貴的很,兩張十九塊都夠買臺相機了都。”
王家和不屑地笑了笑:“嘿,怎么著,你還打算買臺相機不成?你看咱這院子里,可有人舍得掏那份錢?”
“再說,買了你就會搗鼓?相機得用膠卷,拍了照片還得沖洗,那可都是錢呢。”
王小北聽了,也跟著頷了頷首,心下偶爾會覺得這時代的物價有些不合情理。
商場里擺著的相機,標價三十八,卻鮮有人問津。
起初,他也納悶得很。
時日一長,倒也漸漸明白了其中原委。
一是因為解放至今不過十多年,而首版貨幣直至五五年才開始以一萬換一的比例回收。
五五年以前,通脹嚴重,最大票面竟高達五萬。
這么一折騰,城里人手頭哪還有什么積蓄。
直到五五年后,形勢才漸趨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