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空間有限,大家都習慣了打了飯回宿舍吃。
五個人邊走邊好奇地觀察周圍的人。
這里大部分人都穿著米黃色的軍大衣,少數人身著黑色棉衣。
但從氣色上很容易分辨,科研員和戰士截然不同。
戰士們皮膚黝黑,臉上的風干裂痕如同干涸土地上的龜裂紋路,嘴唇干裂,顯得相當疲憊。
“咦,這基地怎么沒見著女同志啊?”路上,呂晴疑惑地問。
王建中看了一下,笑答:“記得老杜說過,附近要建馬蘭村作家屬區,大概在那片吧。”
“那軍隊里總有女兵吧。”呂晴接著笑道。
王小北聽著二人的對話,心中對基地的格局有了初步的認識。
這里同樣是個基地,但與前幾天他們去的地方相比,重要性稍遜,可能是某種后勤據點。
馬蘭村,應該是新設的家屬居住區。
老潘可能因為級別或能力問題,被安排在了這里。
那天開車前往的地方,才是研究基地。
爆炸地點,想必是在另一個遙遠的角落。
走進食堂,大家都忙著排隊打飯,但隊伍分成了兩列,界限清晰。
面色相對紅潤的人排成一隊,隊伍不長,每人手里領到的饅頭還多1個。
而在另一側,清一色的戰士,他們得到的饅頭不僅數量上少了1個,就連個頭也明顯小了一圈。
“咱們該往哪邊排?”
幾人盯著手里的餐券,一臉困惑。
事實上,這兩條隊伍緊挨著,幾乎肩并肩。
“哎,同志,能問問咱們在哪兒打飯嗎?”
王建中笑瞇瞇地拉住一名士兵,開口問道。
對方瞄了一眼:“喏,在那兒呢。”
手指向科研員的窗口,簡短說明。
“多謝啦。”
“應該的。”
那人客氣兩句,轉身繼續排隊。
“走吧。”
幾人一馬當先,朝著人少的隊伍走去。
這邊人少,也就十來號人,沒一會兒就輪到了他們。
“咦,是你們呀?”
旁邊隊伍突然傳來一個聲音。
幾人聽到這話轉頭,正是那晚碰到的小項。
呂晴等人見狀,心頭也是一喜,畢竟共過患難,算是有了交情。
“哎呀,你們也在這兒呢。”
呂晴說著,看了一下,又問道:“對了,受了傷的那位戰士還好嗎?”
一旁的老杜聞言,笑瞇瞇地說:“衛生員說應該沒事了,上次真得感謝你們。”
這話里行間,目光自然看向王小北。
對于救過自己戰友的人,總是會不由自主地生出幾分親近感。
王小北感受到他的視線,笑著回應:“哪里的話,武連長不是也為了你們冒險找人嘛。我就是運氣好些算了。”
“都要感激。”
老杜爽朗大笑。
“到咱們了。”
正說著,王建中笑哈哈地提醒了一聲。
接著,幾人便上前打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