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或許只有王小北還能欣賞。
其他人均是饑餓與疲倦交加,甚至有人乘著微風,不自覺地沉入夢鄉。
路程頗長,車輛蜿蜒在曲折的小路上。
時而在一片片油井群中短暫停留,放下一兩個乘客后,再次啟程。
2個多小時的車程后,車輛緩緩停在了一片油田邊的聚居地旁。
司機跳下車,扯開嗓子喊道:“到1214鉆井隊啦,下車吧。”
聞言,五個乘客紛紛背起行禮,走出了車門。
車子重新啟動,漸行漸遠。
王小北目光落在眼前木大門上,門頭上懸掛著木頭牌匾,讓人不禁聯想起北平的古牌樓和農場入口。
1214鉆井隊。
幾人交換了個眼神,提著行李,大步邁進了門。
走進院子,迎面而來的是一派繁忙景象,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幾乎所有人都在蓋房子。
男女老少,無一例外。
男人們站在泥坯墻上,手握鐵錘,一下下地敲擊著,而孩子們則赤著腳,在泥地上嬉戲。
錘聲此起彼伏。
力氣大的,揮舞著沉重的木錘。
力小的,則用繩索綁住木樁,眾人齊心協力,一拉一放,平整土地,錘實泥墻。
王小北觀察了一下,這正是傳統工藝干打壘。
兩塊木板夾住新鮮挖出的泥土,夯擊至緊實,待墻體穩固后再移動木板,重復同樣的步驟。
不遠處,一個個簡陋的地窨子星羅棋布,那是在地下挖掘的坑洞,上方用木料搭建成屋頂,僅略高于地面。
這些場景,他曾在前世的網絡圖片中見過,沒想到這輩子竟親眼目睹。
思考間,一名頭戴草帽,脖頸間隨意搭著一條毛巾的婦女走近,向他們問。
“幾位同志是來找人的家屬,還是新報到的員工呢?”
兩位中年男人立刻回答:“我們是新報到的員工。”
王小北見狀,連忙道:“我們三人是家屬,來找親人的。”
婦人一聽,便指著不遠處一排新建的土屋。
“家屬請去那邊,那個是隊委會。”
話音剛落,她便轉身離去。
幾人趕忙走向隊委會。
一到這兒,眼前是并排的5間土坯房,可連個人影都沒有。
正琢磨著呢,忽然遠處傳來一聲喊。
“石隊長,有人往這兒來了,趕緊回來一下。”
這話是那邊干活的一個家伙嚷的。
“哎,來了來了。”
眾人正好奇地四處張望,就見那干活的人堆里走出一個約莫40歲上下男人。
他穿著和來接他們的人一樣的行頭。
軍帽、軍褲、老式解放鞋,外加一件灰黑相間的背心,脖子上隨意搭了條灰毛巾。
他走到跟前,抹了把汗,對著大伙兒咧嘴一笑。
“你們好啊,我姓石,是1214號鉆井隊的副隊長。你們幾位,是來探親的,還是新同志報道?”
大伙兒一聽,趕忙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哦,這樣啊,進屋吧,我給你們辦個登記手續。”
說著,他滿臉笑容地帶著大家往屋里走。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