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各忙各的,那些小摩擦也就不太顯眼。
可整天面對面地待在一塊兒,難免要生出些事端。
“那個,主任說了,布料的配給量已經定了,今年的布票就只剩2尺5了,你們那衣服可得省著點兒穿啊。”
“真的?”王梅驚訝地追問。
張美英邊吃飯邊嘟囔:“真的,我們主任也說了,雖然通知還沒發,但這事兒板上釘釘了。”
王小北聽完后,心里盤算起來。
雖然之前王家軍已經提過定量肯定會縮減,可他沒想到會縮得這么厲害。
先前每人每年二六尺,做兩套衣服還有余。
省著點,各個季節換新衣都不是問題。
現在只剩二尺五,別說做新衣,做補丁都不夠。
張美英說的布票雖然今年發,但實際上是明年的。
因為布票通常在每年年底,陽歷新年前發放全年份額。
所以大家都習慣了當成是本年的。
換句話說,張美英口中的布票,實際上是六一年的。
王梅倒是很豁達:“沒事的媽,大伯不是能搞到瑕疵布嗎?我們就穿那些瑕疵布唄。”
張美英直翻白眼。
不過,也沒說錯,王家軍在紡織廠工作,還掌管著后勤這塊。
就算不犯錯,按單位分配的那些有瑕疵的布料也不少。
而且這些瑕疵布,都是挑剩下來相對較好的,更次些的才會流到各大商店,最后才輪到縣供銷社和公社供銷社。
換句話說,公社供銷社的瑕疵布是品質最末流。
即便如此,這些布料也大多內部消化了,尋常百姓要是跟供銷社的售貨員關系一般,根本買不著。
“你大哥馬上結婚,怎么說也得置辦兩身像樣的行頭,還有你嫂子,也得準備幾套好衣裳。”
張美英沒好氣地道。
王梅吐了吐舌頭,“知道了。”
小菊歪著小腦瓜,“那以后衣服是不是大嫂穿完給大姐,大姐穿完了冬秀姐接著穿,最后才輪到我呀?”
聞言,大家都笑了起來。
張美英也跟著笑起來:“沒錯哦。”
小菊撅起嘴,“又要撿大姐的舊衣服穿了。”
先前家里就是大的先穿,小的接手。
這才穿上新衣服沒兩年,又得回到循環中去。
見她嘟著嘴,王梅忍不住笑出聲,“你三哥能弄到唄。”
小菊一聽,登時望向了王小北。
察覺到幾人目光,王小北也是一副無奈樣。
“找我有啥用,大哥岳母才是大干部。”
找我頂啥用。
他們能扛住將來被整個院子的人指指點點?
人嘛,就是這樣,你好一點,別人羨慕;你好得太多,就成了嫉妒。
這話逗得大家都樂了。
王小東也回敬了他一個白眼:“當干部的又不是我。”
王小北嘴角一揚,即便大哥身居高位也幫不上忙。
北平有個三十四號供應站,專為特定人群提供生活物資,保障他們的需求。
不要說蕭思嬡跟大伯這種身份了,即便是街道辦事處劉主任那個級別也不可以。
得有上級領導開后門才能買東西,司局級的大人物也不例外。
他忽然想到了什么,望向張美英:“媽,要是我啊,就去百貨商店多買些不用票的衣服回來。”
“那得費錢啊。買那干啥,錢多燒手?”
張美英顯然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