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顯眼的是那只大紅箱子,里面裝了幾套衣服和被褥。
其余的像熱水瓶、痰盂這些小物件也一并帶上。
蕭思嬡走到門外,上了裝飾著大紅花的自行車。
回頭望了望,淚水在眼眶打轉:“爸媽,我去了。”
王小東也跟著重復了一遍。
蕭母邊擦淚邊揮手:“好了,快走吧,別誤了吉時,記得要幸福啊。”
鄒正陽高聲吩咐:“音樂起。”
王小北連忙拉起歡快的曲子,一行人在樂聲中出發了。
至于留下的親戚們,自有新娘家的人招待。
院子里,另一對新人薛雪夫婦,見門口鞭炮聲響起,知道接親隊伍已經離開。
他們笑鬧著,也往自己家的方向趕去。
不到11點,一行人已經回到了家。
還沒進家門,院子外頭就噼里啪啦響起了鞭炮聲。
大家伙兒擁著往屋里走。
供桌上的香和蠟燭早被點亮,張美英和王家和兩位長輩端坐上座,各自別著朵小紅花。
直到客人們陸續到齊,二老這才起身相迎。
滿臉笑意地望著進來的倆年輕人。
“爸。媽。”
在人群的圍繞下,新婚的小兩口走進正房,對著二老異口同聲地喊。
“哎,好嘞好嘞。”
張美英樂得合不攏嘴,手里捏著紅包,一一遞過去,王家和也給了一份。
那時候的婚禮簡約,新人接進門,婚事就算成了大半。
王小東帶著新媳婦挨個兒給親戚們介紹,隨后便回了自己屋。
剩下的人則開始熱鬧地寒暄起來。
張美英在一旁忙著發糖果、糕點給迎親的親朋好友,還一人給了5毛的喜錢。
堂屋的飯桌上。
雖說沒打算大辦,但來的客人也不少,加上院子里的鄰居們都來幫忙。
原計劃擺一桌的,結果硬是擺了兩桌。
因為每家的當家人基本都來了。
王老太太作為院子里最年長的,自然也被請了來。
桌椅碗筷都是左鄰右舍湊的,跟鄉下辦宴席似的,用完再歸還各家。
葷菜嘛,王小北之前準備的野兔、腌魚、野雞蛋……
一股腦兒擺上了桌,存貨去了不少。
煙雖然沒有那么多,但保證每人能抽上幾根。
盡管酒憑票購買,但這種場合自然也備了些。
說不辦,其實跟辦了也差不了多少。
每戶人家還是送了1塊錢的禮金。
大哥大嫂逐桌敬酒的環節自然不可或缺。
王小北他們幾個則是一直在旁忙前忙后,幫著張羅事兒。
直到下午,眾人酒足飯飽后漸漸散去,王小北他們這才得空坐下吃飯。
吃完飯。
王梅和冬秀跟著張美英,大姑王莉去收拾殘局。
留下一群男人們在那兒閑聊。
王小北則溜回了房間。
王小北窩在房間里沒多久,就被大伯談話勾起好奇心。
他輕手輕腳溜了出來。
外頭,大伯正跟王天成聊得起勁。
“城里頭讓咱們各個廠子和公社搭伙,弄副食品基地,好解決大伙兒的吃菜問題。還提了村里的十二條建議,雖然還沒拍板,可聽著也是箭在弦上了。”
王天成抽了口煙,“老大,這唱的是哪出啊?你仔細講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