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隱約猜到,那些糧食可能是走偏門弄來的。
“那行。”
王小東頷了頷首。
“對了,你能不能跟媽說一聲,我明天再找條毛巾,以后咱洗碗跟擦桌子的毛巾能不能分開用?”
蕭思嬡提出了這個建議。
王小東一臉不解:“分開?為啥要分開?”
“我是覺得,家里那塊抹布,既擦桌子又洗碗,桌角旮旯一抹,轉身又去擦菜板,都用同一條。”
“我想單獨找條舊的,專用來洗碗和擦菜板,擦桌子啥的另備一塊,可以不?”
蕭思嬡細細解釋了一番。
王小東淡淡道:“這有啥區別,這么多年不都這么過來的嘛,也沒見吃出毛病來,抹布每天不都洗得干干凈凈的,大院里家家戶戶不都這樣。”
蕭思嬡聳了聳肩,“行吧,當我沒提過。”
王小東趕緊賠笑:“成,我明白了,找個機會我和小北說說,讓他說道說道。”
“跟他講這干啥?”
“小北之前也提過,說這樣做不干凈,被媽念叨了幾回,他就懶得提了。”
“原來如此,你弟知道得還真不少嘛。”
“他知道得可多了,愛看書,以后你就曉得了。”
蕭思嬡若有所思地頷了頷首,似乎重新認識了這個家。
……
夜晚,杜家的事成了鄰里間的談資,但大家都默契地不插手別人家事。
第二天清晨,照常上班,上學。
王小北來到教室,上課。
最后一節是體育課。
趙景龍帶了籃球來。
在那個娛樂活動稀缺的年代,籃球成了年輕人最熱衷的運動之一。
自五六年全國聯賽首次舉辦以來,每年未曾中斷。
就連去年的全運會上也有籃球比賽的身影,盡管現在乒乓球風頭正盛,籃球退居二線。
籃球價格不算太貴,一個牛皮籃球七塊三毛。
但對于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這筆開銷還是舍不得的。
倒不是真的買不起。
頂多是誰家孩子上了高中,家里才咬牙買一個。
身為干部子弟的趙景龍自然早有接觸,不單是他,班上幾個家境好的同學,早在初中時就有了籃球。
“誰想玩?我們來半場。”
趙景龍炫技般將籃球在掌間旋轉一圈,笑盈盈地望著眾人。
“我來。”
“算我一個。”
“我也參加。”
頃刻間,好幾雙手刷刷舉起,其中包括袁國慶、裴宇航、魏明和袁博達等人。
這些人有個共同點,大都是干部家庭的孩子。
相比之下,尋常家庭的孩子大多只是看見過,真正摸過球的并不多,偶爾能投上兩下。
很多農村孩子,都是進城后才第一次見到籃球,體力也不足。
趙景龍嘿嘿一笑,“我答應王小北了,陪他玩一玩,還少四個人。”
王小北站在一旁,聽著就樂了。
這家伙中午把籃球拎來,就說要教他打。
他滿口答應。
畢竟很長時間沒摸球了。
雖說以前技術算不上頂尖,但對付這些新手還是綽綽有余的。
“那我和小北一隊。”
袁國慶不等別人反應,笑嘻嘻地先聲奪人。
趙景龍頷了頷首,“還缺三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