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北笑著頷了頷首:“嗯,我正琢磨著給他點顏色看看,可人呢?這幾天咋不見蹤影?”
“你問我?我哪清楚!”
季珊翻了個白眼,隨即又笑了:“看你那天氣得不行,我哪敢跟他多嘴,更別說打聽他的事兒了,免得你以為我心里還掛念著他呢!”
王小北聽了,回敬了一個白眼。
算了,不來也好。
算是他走運。
“得了,上車吧,咱們回家。”
他拍了拍自行車后座,笑著對她說。
季珊笑瞇瞇地上了車,二人騎行回家。
路上,王小北自然是一路占便宜。
……
時光匆匆。
沒過多久,大姐收到了錄取通知,要去學校參加軍訓。
大嫂坐完月子重返工作崗位,照看孩子的重任自然而然落到了張美英肩上。
整天圍著孩子家務轉,忙得不可開交。
接連幾年的艱難時日,城里人除了咬牙堅持,似乎找不到更好的出路。
好在后來,雖然城市里不時宣傳節約糧食,但至少沒有進一步削減居民的口糧定量。
生活雖難了點,倒也能勉強對付過去。
這可是北平,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的光景可想而知。
老媽,大伯跟老爸寄往外地的糧票數量直線上升。
隔壁院子里,因營養不良而出現浮腫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
六二年,一月。
發工資這天。
大院里中午就開始熱鬧起來,議論紛紛。
因為又有了新花樣。
為了應對資源分配不均和即將到來的通貨膨脹問題,商業局推出了兩種購物券。
工業券跟副食品券。
沒票沒問題,用券一樣能買東西。
每二十塊工資就配一張,管用得很,從火柴,肥皂到手套衣裳,甚至是自行車,樣樣能換。
論張算,細致到連十分之一張都算數。
買東西時,它就派上了大用場。
這樣一來,手頭的選擇寬泛了不少。
雖說以后票可能變成員工獎勵的形式,但誰家領了多少張,還是鄰里間熱聊的焦點。
除了這兩類券,市面上的高價貨也添了些新花樣。
不光是糕點糖果,手表,連同煙酒茶卷煙,一股腦兒冒了出來。
別擔心,不需票的高價品跟憑票的平價貨和平共處,不影響固定份額。
這高價商品,讓大伙兒又喜又憂。
喜的是,以前有錢難求的物件,如今能多置辦些了。
憂的是,錢嘩嘩往外流,心疼啊。
孩子吵著要的零食、走親訪友的禮物。
煙民們忍不住剁手的高價煙,都是要花錢的。
有時候,就算價錢離譜,為了面子,也只能硬著頭皮掏腰包。
“這回領了多少回來?”
張美英一見王小東進門,就直接問上了。
王小東咧嘴一笑,“上月掙了三十四塊八毛二,工業券到手一塊七,差那么一丁點夠下一回發的零頭,副食品券呢,給了六塊九。”
張美英聽完,微微頷首:“嗯,比你爸那頭稍稍強點兒。”
一旁的王小北靜靜聽著。
王家和在金屬加工行業,每個月工資三十出頭。
王小東在造紙廠,升到一級工時是三十塊五。
調到行政崗后,每月就少了五毛,正好三十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