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子,身上帶了多少錢?”
“帶了兩千整,您覺得夠不夠?不夠您先從家里拿點幫我墊上。”
“夠,不少了,自行車在我家放著,咱們坐公交去。”
蛐蛐孫鎖好家門,帶著李向東擠公交,由近至遠,連著轉了三家文物商店。
挑挑揀揀下花出去小一千,買到手三十七幅畫,還有一件大件的瓷器。
畫買是李可染和齊白石等人的作品,蛐蛐孫有一點說的對,李向東對書畫的評判標準跟錢掛鉤。
文物商店不是沒有古畫,有蛐蛐孫在,李向東也不怕買到工藝品。
主要是古畫的價格太貴。
齊白石的畫,現在才4塊錢一平尺,那些古畫一幅少了頂好幾幅,多了頂十幾幅齊白石的畫。
李向東自然會選擇性價比高的買。
另外買的一件大容積瓷器是清道光青花牡丹紋卷缸,卷缸又稱畫缸或案缸。
這種類型的瓷器后世常出現在古裝劇里,放在書房,古人用來專門收納儲存畫軸的瓷器。
招呼輛三輪車,回趟家把東西放進書房,李向東和蛐蛐孫再次結伴出門。
這次不再去文物商店,而是去的信托商店。
信托商店有點后世‘中介’的意思,在買賣雙方之間起到穿針引線,搭橋掛鉤的作用。
核心業務是寄售舊貨,但古董的寄售和收購也是其重要商品品類之一。
所以那里也能遇到好物件,有些敗家子不事生產,就靠著寄售在信托商店里的物件過日子呢。
李向東和蛐蛐孫去的是北新橋信托商店,兩人下公交走到店門前時,門外停著好些三輪車。
兩人走進店內,里面圍著一圈,吵吵嚷嚷的也不知道發生什么事情。
李向東跟蛐蛐孫對視一眼,兩人近前。
掏兜拿煙,李向東找上一名看上去三十來歲的漢子,“同志,勞煩您給我倆講講。”
他說話時手里的煙遞出去,沖著處在人群中心,臉上一副著急模樣的中年男人揚揚下巴。
漢子接過煙夾耳朵上,隨即低聲道:“急用錢想賣一對椅子,這一看就是第一次來,信托商店哪有先給錢的,這不正嚷嚷呢嘛,一對椅子20塊,問有人要沒。”
“多謝了同志。”
李向東道聲謝,往人群里擠。
信托商店的運營模式是貨賣掉,商店的工作人員給貨主寫信,通知貨主過來取錢。
的確沒有先給錢的說法,不過剛漢子說中年男人是第一次來信托商店,不懂這里的規矩。
李向東卻覺得不見得,因為中年男人賣的是一對紅木太師椅,這玩意怎么說呢,這年頭真的不好出手。
中年男人應該是急眼了,過來撞撞運氣而已。
擠進人群里的李向東剛要開口,突然感覺衣服被人從后面拽了一下,回頭看到蛐蛐孫搖頭。
“15有人要沒?這對椅子可是我家一代一代傳下來的,誰給錢這對太師椅直接搬走!”
中年漢子遲遲等不到回應,自已殺自已的價,由20塊降至15塊。
這時,蛐蛐孫的胳膊肘碰下李向東,微微點頭。
“我要了!”
李向東開口的同時手高高舉起。
交易很順利,一手錢一手貨,賣主拿著錢急匆匆離開,沒了熱鬧可瞧,圍觀的群眾漸漸散去。
“下次別著急,剛圍觀的人是不少,可真想掏錢買的不見得有,這對清代的太師椅,外面的行情也就15塊錢。”
“受教了孫叔。”
李向東和蛐蛐孫兩人說話時,耳朵上夾著根煙的漢子,笑著走過來問道:“同志,用三輪車嗎?”
“用,不過要等會,我倆還準備轉轉呢。”
李向東有些想笑,國人愛熱鬧,更愛看熱鬧,這句話是真對。
ps:今天一更,事情有點多,也不在狀態,抱拳抱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