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4年,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成功發射前,中國電視信號的傳輸以微波中繼干線為主要手段。
微波傳輸的特點是需要點對點接力,每隔五十公里需要建設一座中繼站。
1976年底,央視的彩色電視節目通過微波線路傳至全國26個省會。
再到79年底,滬上等8個電視臺也實現了節目傳回京城。
也就是在這一年,京城和滬上之間的雙向微波傳輸通道建立,滬上的電視節目信號能夠穩定傳輸到京城。
老李家就是這項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的受益方,他們此時正在觀看滬上電視臺舉辦的《春節電視點播晚會》。
不看央視,是因為今年的除夕夜央視沒有晚會節目。
央視和廣東電視臺聯合舉辦的晚會,以錄播的方式,到明晚才會播放。
聽完電視里的歌曲《橄欖樹》,蛐蛐孫看眼時間,起身告辭。
“不用送,沒喝多少酒。”
蛐蛐孫攔下要推自行車送他回家的李向東,只讓李向東把他送到大門外。
“您回家盡量走大路,別為了抄近道走胡同巷子。”
“我心里有數,你快回吧,外面怪冷的。”
蛐蛐孫擺擺手,跨上自行車拐進左邊的巷子里。
李向東看著他從巷子里騎出去,騎上船板胡同的主路,這才轉身上臺階,插上院門回院。
“時間不早了,別看了,明兒還早起呢。”
李大嫂站起身,先去喊沉迷在電視節目里的自家兒女。
沒去管電視,不讓孩子們看,讓他們去睡覺,可李向東這些大人還要守歲,等到十二點的時候,點炮吃餃子呢。
李二嫂跟著去喊李曉波,“走了,沒說你是不是?”
李曉江兄妹五個被李大嫂和李二嫂領回家,李向東和周玉琴也把李曉海和李小竹趕回東廂房。
幫他們兄妹倆洗漱干凈,明天穿的新衣服放到炕頭。
周玉琴手里拿著兩張嶄新的大團結,在李曉海和李小竹兩人各自的枕頭下塞一張。
“晚上睡覺的時候壓著。”
“哦。”
李曉海絲毫不激動,要是換成一分兩份,他還有可能留下,十塊錢的大票,也就是過過手,過了明天就會被收走。
不過李小竹很好奇,掏出枕頭底下的壓歲錢,坐在炕上,舉起大團結對著屋頂的燈泡打量。
李向東笑著坐到她身邊,“認識這是多少錢嗎?”
“不認識。”
三歲大的李小竹壓根沒見過幾次大團結,在她的記憶里還是第一次看見,不認識也正常。
“這是十塊錢,知道了沒?”
“知道了。”
“塞回枕頭底下,早點睡覺吧。”
看著兄妹倆在被窩里躺好,乖乖的閉0上眼睛,李向東熄滅燈泡,和周玉琴一起從屋里出去。
平時睡的早,冷不丁要熬到十二點,時間還沒到十一點時,李向東就開始忍不住打著哈欠流眼淚。
他強撐著和倆哥哥玩撲克牌,玩到十一點半,送走要回老宅的李大哥和李二哥。
十二點一到,李向東點完炮仗,吃倆餃子便回屋睡覺。
感覺剛睡著還沒多久,李向東便被外面一陣陣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吵醒。
借著院里透射進屋的亮光,李向東摸出枕頭下的手表看眼時間,才凌晨五點多。
“嗯嗯嗯,太奶奶給你吃,太爺爺,也給你吃,還有我,我也要吃,嗯嗯嗯,肉肉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