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趙禎眼里。
太祖太宗皇帝那是“兄友弟恭”的典范啊!
太祖兒子都二十五歲了,為了大宋的江山,還把皇位傳給了執政經驗更加豐富的弟弟。
遍數古今,都很難找出如此自愿的傳承!
宋煊瞧著趙禎如此激動:“官家是清楚金匱之盟的內容的。”
“對。”
趙禎不僅清楚,他還在太廟看過呢。
這可是名正言順的明證。
“杜太后臨終前,稱盟約為兄終弟及,她擔憂幼主亡國。”
“是。”
宋煊伸出手指道:
“第一,杜太后去世時,太祖年僅三十四歲,長子德昭十一歲,次子德芳已經出生,太祖皇帝暴亡時,并無幼主危局。”
“嗯,是。”
趙禎的語氣不在那么充足了。
“盟約內容要求“三傳”(太祖太宗廷美德昭),但太宗即位后迅速逼死廷美、德昭,與盟約精神直接沖突,趙德芳也死的突然。”
趙禎很想反駁,趙德昭是自刎的。
在太宗皇帝大敗歸來時,一群武將要擁立他為皇帝。
誰承想趙德芳直接自殺了呢!
可是趙禎沉住氣,又示意宋煊繼續。
“太祖去世時,無人提及此盟,太宗繼位六年后,趙普才獻出來。”
“在此之前趙普一直都沒有得到重用,獻出后才得到重用。”
“官家,你覺得這份盟約,對嗎”
趙禎眉頭緊鎖,他心中已經起了疑心,確實沒道理這么晚拿出來的。
宋煊又重新做回椅子上:
“我若是趙普,定然第一個站出來,把此物獻出來,輔佐新君昭告天下,避免大宋文臣武將人心不穩,不知道太宗皇帝是順位繼承的。”
“畢竟太祖皇帝的兒子可是二十五歲了,如何不能執政”
“十二哥所言在理。”
趙禎點點頭,他這個歲數都想要親政了。
要是趙禎自己作為皇帝有這個玩意,繼位的第二天就得拿出來。
六年后才拿出來,只能說明這六年太宗一直都沒有想出這么一個好主意來為自己洗白。
而且這種事,太宗皇帝也沒法子跟別人商量。
誰知道誰得死。
“不過事情已經過去了,也沒有人會為這件事翻案。”
“坊間傳言大概就是太宗皇帝與趙普之間合謀,核心目的就是奉母命為依據正統。”
宋煊又端起杯子:“官家就當聽個鄉村野史吧。”
“倒是夠野的。”
趙禎悠悠的嘆了口氣:
“其實朕知道,太祖實錄在太宗朝就經過了三次的修改。”
“朕突然理解了唐太宗修改高祖實錄的事情。”
宋煊覺得這點野史算不得野,至少沒有整到賣鉤子那里去。
因為有先前的經驗,趙禎思索了一會:
“十二哥,你說的有道理,反正是民間謠傳,朕就當個樂呵聽一聽罷了。”
宋煊并沒有把燭光斧影拿出說。
要不然趙禎比他親生母親是假的這件事,更加接受不了。
其實趙禎心里也認同宋煊的話,但受限于自身的身份,并不能嘴上公然說出來。
宋煊走了后,趙禎心情復雜。
“原來朕身為皇帝,并不能如實的知道許多事,連眼前的真假都分辨不清楚,更不用說外面那些臣子所說的話了。”
“他們得到的消息,就不是手下那些人有意傳播錯的嗎”
趙禎嘆了口氣,一時間也想不到該如何改變這種情況。
他緩了一會,才讓張茂則幫他把莊子的那本書拿出來。
按照宋煊的指引去看。
“君子應處木雁之間,當有龍蛇之變。”
“成蛇之時,俯身草莽,待時而動,敗而不怨。”
“成龍之時,飛騰萬里,遨游九霄,驕而不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