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第二批江村買的房子,那面積就大小不一了。
最小有三五十平的,最大也能有二百多平的。
那一次大概有三十幾戶,這些房子的房情也同樣不差。
最低的賠付都能達到一比一點五。
唯有剩下的那一批,那可是在直接包圓,什么樣的位置,什么樣的房情都有。
但就勝在量大。
賠付的情況自然也各有不同。
如果正好是因為政府的市政規劃而賠償的。
基本少這房情怎么樣,都能拿到最好的賠償比例,而且還在當初拆遷時,就早早的按比例賠了錢。
但其它幾個房產公司就不同了。
根本房情的不同,最高同樣能達到一比二的賠償比例。
但最低的,也不過是一賠一的賠償比例罷了。
所以這一次,安家人能夠得到的安置房,雖然不至于像江村一樣,一大家子都能按棟算。
可整個江村加起來,也確實會有不少。
也難怪,江村的人會如此重視。
眼看著,分房的時間就到了。
按照提早商量好的方法,江村人一個又一個的拿到了新房的鑰匙。
也很明顯,深城這邊的安置房也是考慮到了這些拆遷戶分房后的作用。
所建的面積雖然大小不一,可小面積還是占了多數。
江村的人統一先選擇了小面積。
沒有小面積可選,才稍微選擇了一些面積大的。
這些,按照江村人的想法,要么以后全套也租。
不管對方是一家人一起住,還是直接給公司當宿舍。
或者是二房子拿去分租,他們都不會去操心太多。
要么……就是拿在手上,時機適合了就直接賣了去。
隨著江村人在外發展的越來越好,接觸的人事越來越多。
他們的腦子也靈活了起來。
或許他們現在能夠選擇的最適合的投資方式是房產。
可房產的位置也會隨著市場的變化,影響其價格的。
適時的買出賣出,才是投資必須掌握好的方法。
等到都拿到了安置房后,江村人開始統計起了他們獲得的安置房位置、面積以及數量。
這一批的房子,除了家里還有興趣往這邊發展的之外。
整個江村已經說好了統一管理。
安松雨他們先去看了賠償過后的店鋪。
準備先把中介以及裝修公司給開過來。
至于會不會有其他生意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們得先把自己的出租屋裝修出來。
以及讓中介的在這邊了解情況。
到時候要怎么出租,都需要中介這邊出面。
甚至還得委托安松雨的物業公司派人進行統一管理。
看著這明明已經提前計劃了,卻還是一件連一件的事情。
安家幾人都頗有些無奈。
一路稍微休息了一下的安松香一邊幫姐姐忙碌,一邊格外嫌棄的道:“也就是我們家……你看人家都開開心心的也來收房。”
“就我們家收了房子也不得安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