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不多,以后會越來越多!”李龍笑著說。
是的,以后日子會越來越好的。
第二天中午時分,剩下的掃把就都已經扎好,各家還余下一些,許成軍直接通知最后多出來的,要么自己家里用,要么拿到市場上去賣。
李龍知道,這三塊五一把的大掃把價格,七八年內是不可能再高起來了。
因為從明年開始,市場會更加活躍,能扎大掃把的人會多起來,市場直接就把大掃把的價格壓下來。雖然各村短時間都不可能一下子扎這么多——畢竟桿子受限,但少量幾十把上百把還是能扎出來的。
這就是個市場容量問題。
一直到九十年代,大掃把價格才推到了十塊,到新世紀,慢慢漲到了二十塊錢,然后就維持了下去。
主要是新世紀十年后,扎掃把就已經不需要人工了,有專門的機器,把芨芨草塞進去,一卡一壓鐵絲就纏好,掃把也扎好了。
方便快捷,人工只需要簡單的操作就行了。
這個行業養活了不少人,也算是長壽行業了。
不像抬把子,在驢車馬車拖拉機開始普及的時候,它就開始進入歷史舞臺的倒計時了。
當然,都是后話。
李龍再次把自行車放在汽車上,跟著汽車一起去了供銷社,然后開票,結賬。
這一次李向前不在,據采購股的人說,他出差去了。
李龍結了賬,先取出五百自己放起來,帶著剩下錢回到了隊里交給了會計,又領回了屬于自己的五百元。
又有了一千塊錢。
這一千暫時不存,放了起來。
扎掃把的任務徹底結束,全隊各家各戶都分了錢——就連老羅也抽空扎了幾把,掙了點零花錢。
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的,有人甚至跑到李建國家里問豬殺不殺,殺的話他要買點肉。
李建國直接笑著把人罵走了,這豬現在才不到四十公斤,怎么可能殺?
不過這也說明了,大家現在手里有點錢了,就想著要把生活過得更好一些。
家里有網的會去小海子里逮些魚改善一下伙食,陶大強過來問李龍,李龍直接把撒網交給他,說這兩天先不賣魚,陶大強喜滋滋的提著撒網練習去了。
蔭場需要好幾天的時間,隊里還會協調著從小海子里放水澆麥場。李家所屬的這個麥場附近,李建國家有個馬車,還有兩家有驢車,壓場是夠了。
不過原來屬于隊里的碾子分隊產的時候都分掉了,李龍便自靠奮勇,在麥場澆水的時候,大清早拉著馬車去鄉里,他打算做個鐵碾子。
之所以拉著馬車,就是要拉兩根木頭過去,他先把木頭卸到了曲木匠那里,讓做個小桌子,再打個高低柜。
曲木匠答應下來,李龍又去了農機修理廠,要做個鐵碾子。
鐵碾子比較簡單,八塊一米二長的厚鐵板焊成八面體,里面裝上石頭鐵塊啥的,兩頭一封,再焊上鐵棒,加上軸承,配上牽引鋼絲繩或者鋼筋掛鉤,這就做好了。
因為除了里面的填充物其他都是鐵料,所以相對較貴。
李龍付了二十五塊錢做了這個鐵碾子(滾子),下午過來拉。
這事弄好后,他直接拉著馬車去了山里。中間在縣城吃了頓拌面,然后進山,輕車熟路的去拉了兩根風倒木,就在山里鋸成段,一段段抱在車上。
李龍都佩服自己——現在七八十公斤的東西往車上裝真是感覺不怎么費力。哪像上一世,四五十歲的時候,扛一袋三四十公斤重的玉米都腰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