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房間的架子上有醋,有上次搞桿子的時候炸的油潑辣子,有鹽,足夠了。
水開,把蒿本扔進去,翻個滾就撈出來,放木頭桌子上晾著,然后把洗干凈的草菇掰開扔進去。蘑菇要多“炸”一會兒才熟,這山里誰也不清楚哪根草上就有寄生蟲——畢竟上一世衛生院的也到村里科普了,那包蟲的卵通常會在草上、水里,幼蟲在牛羊的體內,成蟲在狼、狗,或者人的體內。
所以還是多煮會兒好一些。
等把蘑菇撈出來,那邊粥香味兒已經很明顯了,李龍過去攪幾下,粥是越攪越香,這可不是跟那唐朝小說學的,這是大嫂梁月梅說的。
這邊蘑菇撈出來后,李龍又開始加水上篦子,把干饃饃熘一下再吃。
他有點后悔昨天晚上沒發點面了。不然今天就能吃不太正宗的錫伯大餅了。
把粥舀一碗出來,火撤掉,然后開始拌涼菜。
李龍小時候所知道的拌涼菜非常簡單,菜“炸”過之后,直接放油潑辣子、倒醋,再放點鹽,拌勻了就行了。
這年頭農村大席有一道通用涼菜拌粉條,就是這么搞的。
兩道菜拌好,這邊熘饃饃的鍋里冒大汽好久了,李龍撤了火,把饃饃拿出來盛盤子里,接下來,就開吃了!
一口饃饃三口菜,在這個時代是比較奢侈的……八十年代初,各家普遍比較窮,菜也不多,通常都是飯多菜少——特別是冬天。能兩口飯一口菜都是正常的了。
自己做的,味道也合口,不到二十分鐘,兩盤涼菜帶著四塊干饃饃,還有一搪瓷盆粥吃的精光,這時候太陽也已經升起來了,李龍感覺有點不想動了。
動肯定還是要動的,他坐了一會兒才站起來,粥鍋耳已經涼了,端起來放到大房間里,然后提著另外一口鍋,端著撂在一起的盤子碗去泉水那里清洗。洗完提回來,放進大房間里,一早上的事就算忙完了。
他打算今天至少再撿兩麻袋的黑虎掌菌,爭取明后天曬干,然后去陳紅軍那里換錢。
當然,去撿菌子之前,他還要把小房間城的菌子拿出來。
這些菌子經過一晚上,依然很嫩,不過屋子里已經滿是蘑菇的味道了。
把這些蘑菇全拿出來,攤開晾在木屋前的木地板和屋外的木桌子上,李龍現在感覺當時玉山江他們給自己做的這木屋前的木臺子真是太方便了。
晾完這些蘑菇,李龍提著麻袋去撿蘑菇。
附近的幾條溝都走遍了,李龍背著槍,打算往東走——往西走不到多遠就是瑪河,這邊不好過去。
一直到中午,李龍背著麻袋回來。這次是的確撿了一麻袋,但走的地方可不少,他的褲子到現在還沒完全干——中間掉小溪里去了。
累了一中午,李龍不想做飯了。他把蘑菇攤開曬上后,去小房間里切一個西瓜,拿著有瓜把的那半個,掏出剔肉刀,又取了幾塊干饃饃。
李龍先用刀把西瓜上面的瓢橫豎劃上好幾道,用刀叉著小塊西瓜吃掉,然后繼續掏瓢,這一回不吃了,直接把瓢切的碎碎的,讓西瓜的汁水越來越多,這時候再把干饃饃泡進去。
等干饃饃吸飽了西瓜汁,也軟了下來,便用刀子,一口西瓜一口饃饃的吃了起來。
記得以前李建國說過,“西瓜吃把、甜瓜吃花”,這一點沒錯。西瓜就是把這邊比屁股那邊甜!
吃完半個西瓜,剩下的半個放在架子上,李龍去漱漱口,這才在大房間的木炕上躺了下來。
真舒服啊!
外面太陽太強,李龍暫時不打算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