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好奇一個問題,為啥這時候煮出來的綠豆湯都是綠色的,后世煮出來的綠豆湯,就是紅色的呢?
一鍋綠豆湯煮好,李龍把湯盛出來,刷鍋的時候,李青俠提著鐮刀走進了院子。
“老爹,咋沒騎自行車?”李龍笑著問。
“不敢亂騎,那路不好,要讓啥駱駝刺的扎了,還得補,麻煩。”李青俠經上一次輪胎破了的事情之后,對自行車開始保護了。小心翼翼的。
“油葵咋樣?”李龍問道。
“怪好哩。快干透了,能牽了。”李青俠說,“有雀娃子已經開始叨著瓜子吃了,看著不行就牽了吧。”
這時候沒有收割機,收油葵,或者說收任何東西,基本上都是人工。每個人一個麻袋或者尿素袋子,一把鐮刀。每個人把住一行,省事的直接就把油葵的頭割下來塞袋子里持續往前。
當然比較麻利的,通常把油葵頭收了后,會用鐮刀再把桿子砍倒。等這油葵全都收完,桿子在地里曬的干透了,然后會用葦腰子捆起來收回去當柴火。
葵花桿子和苞米桿子,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是這邊隊里農民家里夏天燒火的主力。
冬天自然就是紅柳梭梭柴和煤了。
這時候麻雀特別多,已經過了吃蟲子的季節,主要就是吃麥子、油葵和玉米了。按通常的說法,這時候的老雀就比較好吃了,因為吃的不再是蟲子,是糧食了,打著也不可惜。
“那這樣的話,要不了幾天就要收了。”李龍說道,算算季節也快到了。
他想到了上一世有個比較出名的油葵品種“矮大頭”,一米一二高的桿子,比現在的這個要矮近一倍,人割桿子都不用抬頭,平平的就割掉了。那玩意兒葵花的花盤還特別大。比如現在葵花花盤通常二十厘米直徑就算挺大了,那個矮大頭能長到三十厘米甚至四十厘米。籽也大。
曾經有一段時間,隊里種油葵的都是這個品種。
只是后來因為棉花這種經濟作物一來是有國家的保護價,二來曾經價格一下子突出天際,讓隊里一部分人發了家,所以幾乎所有的土地都種了棉花。
矮大頭在隊里也就看不到了。
李龍胡思亂想的時候,李青俠已經進屋喝了兩碗綠豆湯,滿足的抹了把嘴出來,對李龍說道:
“小龍啊,今天打算下幾條網?”
“老爹,今天你在市場那里魚賣的咋樣?”
“一般。買魚的人少了。”李青俠說道,“沒昨天賣的快——市場上零散賣魚的得有七八家,家家都有人,便宜賣的也不少,咱這賣的就不那么順了。”
“那就少下兩條網,去早點兒。”李龍說道,“石城那邊老客多,人家認咱的魚。這邊隊里下網的也有幾家,都是去縣里賣,那競爭壓力大。”
“行哩。”李青俠挺知足,一天就算少賣點也有一二十塊二三十塊的收入,怎么可能不知足?
說話間,陶大強從外面走了過來。三個人就開始取輪胎,弄網。輪胎氣有點不足,陶大強壓了壓之后,找細鐵絲捅開輪胎氣門芯上壓的肥皂,就開始吹氣。
這玩意兒每天都要綁繩子,等取完魚回來要解開。
就在他們三個忙碌的外面傳來了說話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