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這老爺子和你啥關系哩?”
“老爺子以前照顧隊里的馬號,養馬養驢啥的。后來這馬號歸我了,我就養些野豬,弄些其他的,讓老爺子給養著。”
“那得給開工資吧?”陳興邦插了一句。
“一個月二十。”李龍點頭。
“二十,那也不少哩,老家那邊有學徒工都沒這么些錢哩。”李俊峰有些意外。
“那可不一樣。”
李也沒說啥不一樣,帶著他們走到了李建國的院子。
聽到腳步聲,李建國和梁月梅就趕了出來,后面跟著李娟和李強。
“快進屋,”梁月梅熱情的招呼著,“這一路趕過來,累壞了吧?剛做好湯飯,快進來吃。”
八仙桌坐不下那么多人,梁月梅便帶著李娟和李強在閑房子那邊吃。家里木頭多,閑房子打了桌子,眼下還不算冷。李娟和李強兩個也很好奇,他們對老家的印象原來只是爺爺奶奶,現在多了一些叔叔、哥哥。
酸中帶著點辣味兒的湯飯在這冷天里的確是好東西,北疆的西紅柿被做成了醬之后,放在這里面很增味兒,上面再飄一些綠綠的芫荽沫兒,看著就讓人食欲大增。這時候菜地里的芫荽雖然已經不長的,但還沒被凍死,還能掐點兒做飯里的點綴,再過幾天可能就吃不上了。
吃著飯里都有肉丁,李安國、陳興邦幾個人心里滋味不同。
不過都有一個想法,看來大哥(叔)這邊是真的過得不錯,過來掙錢能行。
一頓飯吃完,又聊了一會兒,天黑,李龍就帶著他們回馬號。
第二天一早,老羅叔做早飯,李龍幫忙的時候,意外的看到李俊山也起來過來幫忙,便笑著和他聊了起來。
李龍對老家真沒啥印象,李俊峰算是二哥家的孩子,李俊山是三哥家的孩子。這個二哥三哥,是李建國他們兄弟的排行。
李俊峰和李俊山的父親是親兄弟,是李龍二大爺家的孩子,李青俠家里排行老三,所以倆人把李青俠叫三爺爺。
關系就這么個關系,挺近。
“老家一個人分三分地,”李俊山說著為什么過來,“就種麥,家里院子能種點菜,地少也不一定夠吃。一年到頭,除去交的糧,剩下的還真不夠一家人吃哩,沒法,就把麥換成苞米,再加上紅薯湊上一年的口糧。
這吃飯都成問題,更別提掙錢了。”
“那你和俊峰兩個能干建筑?”李龍又問。
“前兩年,閑的時候去跟別人干,后來人家帶自家親戚干,不要俺了。”
行吧,這終究還是個人情社會。
“沒事,只要能吃苦,錢肯定好掙。”李龍對李俊山還是挺看重的。這年頭想掙錢,如果沒有門路,肯吃苦也行。踏實的人總比滿心眼子的人容易讓人接受。
早飯是饅頭,苞谷面糊糊,炒白菜,還有咸菜。
葷油炒的,味道香,吃的不少。
“今天先跟我去小海子下網逮魚。”吃過飯李龍對他們幾個說,“這魚拉到縣里市里,一天也能賣幾十。后面有活,咱們再開始干。逮魚這個你們都熟,屋后就是大河,比咱這隊里不少人強。”
他們自然是沒意見。過來就是賺錢的,不是來玩的,既然李龍這么說了,那自然就跟著來。
只是陳興邦有點不舒服,自己好歹是姐夫,就這么跟著小舅子干活?
不過剛來,他也沒啥好說的,先學一學再說。實在不行就學會了自己干,逮魚賣魚,這有啥難的?
李龍是這么想的,但事實上沒辦法這么干。因為他還沒帶著人去李建國那邊拿網,李向前就打來了電話,是許成軍通過大喇叭喊著的,讓他盡快去村主任那里接電話。
李龍猜測應該是新一批的葦把子任務要來了。